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这则讲的是要怎么国家,宋有赵普曾言:半部论语,今日详参论语此句,方觉又多了一番印证。孔子作为大思想家,他提出君王要治理好国家,就需要“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其中“敬事而信”“节用”均为君子对于自身品德的要求,在春秋时期,“仁”通“人”,孔子在此句所提之“人”应是指士大夫阶级的中小贵族圈子;“民”才是指百姓;那么孔子的意思则是君王应该拥护士大夫,而对于普通百姓,只要选择在合适的时间使唤他们就成。初看感觉很不符合孔子的仁爱思想,甚至有些冷血,可是映照历史,详加比较才发现,这确实才是帝王之道,御下之道。
为君之道,天地人而已。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心者,下者小民施于小恩小利足够了,要以法律罗网处置,这是受法的主要阶级;士子阶级--中层阶级,小恩也足够了,但是要给他一个安定的产业基础和言论基础;而上位者,本来自由产业,自有根基,皇帝施恩,根本就是锦上添花,治理他们,唯有给权,分权制衡。
对于中层阶级,无论哪个朝代都是国家的中流砥柱,动摇不得,他们占据着国家主体,直接影响着下层人民的生活命脉,并和高层领导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古时甚至可以引导舆论潮流,是一股巨大的能量,是国家安定和谐的基础。
因此,孔子提出的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都是经验之谈,后世的王朝兴灭无不见证着这个道理,甚至直至今日,不也是如此御下,统治国家的吗?实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半部论语,其威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