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我们美丽的家园】
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民族众多,文化底蕴丰厚,发展潜力巨大,这就是我们祖祖辈辈一直居住的美丽贵州,一个多民族和谐相处的共同家园。
【贵州民族文化概况】
2007年末,贵州省的常住总人口达到3975.4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502.73万人,占37.8%, 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仅次于西藏、新疆、青海、广西,居全国第五位。我省的布依族、仡佬族、水族三个民族的人口均占国内本民族人口总数的90%以上;苗族和侗族人口也超过了国内本民族人口总数的一半。
【民族民间音乐舞蹈】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称。各民族历来保持着好歌喜舞的传统习俗,民间音乐舞蹈内容非常丰富,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呈现出绚丽多姿、异彩纷呈的特点。许多经典曲目蜚声海内外,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民族民间工艺】
民间工艺美术,指各民族中的服饰、银饰、印染(蜡染、影扎染、枫香染等)↓刺绣、挑花、泥哨、箫笛、陶艺、漆器等夜德,。 制造工艺及其成品。
贵州居住着汉、苗、侗、布依、彝、水、回、仡佬、壮、瑶等四十多个民族。自古以来他们用勤劳、智慧创造着财富和文化,造就了贵州独具魅力的民族民间工艺。贵州少数民族的工艺美术品种繁多、形式多样、绚丽多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奇葩。
【民族建筑】
自古以来,世界各族人民的住所各式各样,这首先取决于他们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以及经济文化类型和生活方式等。
贵州民族建筑分公共建筑和民居建筑两大类。公共建筑主要有桥梁和群众集会、祭祀场所。桥梁以风雨桥最有特色,在侗族、苗族和土家族地区均有,其中以侗族风雨桥最多也最有特色。群众集会和祭祀等公共建筑有鼓楼,以侗族鼓楼最多最有特色。民居建筑有“千栏”式建筑、平地房、平房、石头房等。“干栏”式建筑俗称吊脚楼或半边楼,是一种古老的建筑样式,流行于布依族、侗、水、苗、瑶、仡佬、土家等民族中。平顶房是一种顶部平整的房屋,是彝族的传统建筑形式,称“土掌房”。石头房是建筑材料以石头为主的一种房屋,流行于镇宁、贵阳花溪一带的民族村寨中。
【民族节日】
贵州的民族节日丰富多彩,有“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之说。每年的民族节日集会多达一千多次,堪称全国之冠。既有各民族共同的节日,比如春节、端午、七月半、中秋等,也有几个民族共有的节日,如布依族、侗族等共有的“三月三”,苗族、布依族等共有的“四月八”等,还有每个民族独有的节日,比如布依族的“六月六”, 苗族的“苗年”、“姊妹节”, 水族的“端节”,侗族的“萨玛节”,彝族的“火把节”,羌族的“过羌年”等。异彩纷呈的民族节日宛如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民俗风情画,使贵州的独特文化倍增魅力。
【民族体育】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并与各民族的历史、生产劳动、军事及风俗习惯紧密相连。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一般是在民族节日里开展,但有时也在一些民族生产劳动或农闲时节开展。这类活动有着高度的技巧性和对抗性,且融歌舞、娱乐等于一体,有益于身心的健康。就其表现形式来分,可分为竞技项目和表演项目两个大类。
【社会习俗】
千百年来,贵州各民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和睦相处,创造了然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并且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社会习俗。在这些分繁的社会习俗中,有记录一个人一生成长过程的人生礼仪;有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宾至如归的社交礼仪;有管理寨内事务、调解寨与寨之间的矛盾及组织寨民抵抗外来侵略者的寨老,以及专为本家族服务、处理家族与家族之间各种纠纷的族长等。这些绚丽的社会习俗,伴随着各民族跨越了悠远的历史长河,并在各民族社会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了解和学习贵州各少数民族的社会习俗,对于继承和弘扬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各民族的风俗,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都具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