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籍介绍
『学习之道』 是一本比较特别的书。它的作者是 乔希·维茨金,他 13 岁就获得了国际象棋大师称号,后来又在太极拳推手赢得了世界冠军。
在一个领域里荣获殊荣,已经是凤毛麟角的人物了。更别说在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里达到世界的巅峰,但是维茨金却做到了。我以为他是一个不世的天才,靠的是天赋。但这本书却是在告诉我们,在成绩与天分的背后,隐藏着许多学习的理论和方法,隐藏着可以在多个领域有所成就的关键。如果,我们可以通过采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在某一领域获得成就也并不是遥不可及。
这本书并不是一本方法论的书,书中在说明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时,并没有用深奥的长篇大论和过于空洞和理论化语言来阐述,而是通过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感悟,以一种朴实无华的文笔向我们娓娓道来。
二、渐进 / 整体理论
每一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男孩女孩参加一些比赛,每个人都相信自己会是最棒的。但不可避免的是,总会有梦想遭遇重创,总会有心灵破碎不堪,站在巅峰的只能是少数几个人,这就注定了绝大多数人都将难以如愿。这就产生了两个问题:
为什么有的人高高在上,犹如皇冠上的明珠,而大多数人只能沦为配角,望而兴叹?
如果失败会带来失望和痛苦,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一如既往去追求卓越呢?
而这两大问题的答案源于不同人对『学习方法』的认识不同,因此造成的『学习成果』也大为不同 。发展心理学家针对『学习方法对学习成果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研究。卡罗·德维克博士对智力的『整体理论』和『渐进理论』进行了区分。
-
整体理论:
『整体理论』的人把自己的综合智力或智能水平看成是一个固定的、无法继续演变的"整体"。他们倾向于这样描述自己:"我在这方面很聪明",并将成败归结于一种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能力水平。 -
渐进理论:
『渐进理论』的人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过努力,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新手也能成为大师。他们更倾向于这样描述自己:"我之所以做到了是因为我非常刻苦",或者"我应该更努力一点才是"。
看出区别了吗?
『整体理论』的人认为天赋决定成败,而『渐进理论』的人把成功与刻苦努力联系在一起,认为通过努力,就可以收获成功。对成败原因不同的理解也造成了在遭遇挑战时,两者有着不同的应对方法。
德维克的研究表明:当遭遇挑战时,『渐进理论』者更有可能迎接挑战,而『整体理论』者则更易急躁不安,甚至放弃。 有些最具天分的比赛选手在压力下却最为糟糕,因为他们需要一直追求、维持一个完美的形象,很容易易采取"无助反应",也最难从失败中走出来。
想想我们平常在学习一件新事物时,会不会这样说:"不行,我没有那个天赋,学也学不会"。或者在遭遇挫折的时候,会不会这样认为:"有些事情,努力也没有用。我确实不是这块料"。如果这样想,就会把成败与先天的能力联系起来,然后就陷入了『整体理论』的陷阱中。
而如果我们可以转变想法,把成功与努力联系起来,就会变得不一样了。比如,某次我们写了一篇不错的文章,可以这样鼓励自己:"加油,你会写的越来越好, 你会成为一名很棒的作家的"。而如果在某次考试中失利了,还可以这样安慰自己:"下次更努力点,我一定会考得很好的!"
必须要意识到这样一点:我们的学习方法是可以一直改进的。
追求卓越的关键在于,要坚持充满活力、长期的学习过程,不再满足于原地踏步、平平庸庸。如果我们可以再每场战斗中勇敢的承担风险,能够从每次经历(不论好与坏)中有所心得,才能一路开心的走下去。
三、学习方法的核心
3.1 软区域 —— 对抗分心,学会专注
『软区域』这个关键词来源于体育心理学家,将这个区域想象成你的表现状态。如果你在做需要专注的工作,但外界的干燥声不断,你可以有两种反应。
- 第一种是用手捂着耳朵,整个身体紧绷起来,想阻止自己分心,这样你就进入了一个『硬区域』,即,要求有一个合作的空间让你工作。
- 第二种就是你平静地接受眼前的事物,将这些事情为你所用,学着做到完全自给自足,创造出属于你自己的空间,将生命中的每一圈涟漪都融入自己创新思维过程中去,这就是『软区域』。
心理学上有种现象叫心流,和这本书中提到的『软区域』有些类似。
心流(Mental flow)是一种某者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如艺术家在创作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某者在此状态时,通常不愿被打扰,即抗拒中断。定义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认为,使心流发生的活动有多样性。
源自:心流 —— 百度百科
那么,处于『软区域』,或者『心流』状态下的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因突发状况而分心呢?
-
第一,接受干扰。
- 比如比如你正在做微积分,突然传来摇滚乐,你要学会适应它,平心静气应对嘈杂声,随着分散注意力的摇滚乐流动,不要抵抗。
-
第二,利用干扰。
- 比如说你心里开始跟着音乐的拍子,迎接干扰。这样的节奏会给你带来全新的体验,利用摇滚乐的节奏来激励自己。之后就会发现无论外界如何,内心是可以保持一份专注的。
-
第三,创造干扰。
- 平常学习的时候,自己主动播放摇滚的音乐。在我们的意识中制造一些起伏和小的波动来激励我们前进,由此促使自己进入自我激发状态。
3.2 划小圈 —— 钻研细节,刻意练习
『划小圈』指的是挖掘技能的实质所在,然后有效地压缩技能的外在表现,同时又紧紧围绕技能的内在实质。通过对核心原理和动作的重复练习,将其内化到思维框架,好像变成了一项原始本能。那么以后在进阶的道路上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最精深的技巧往往建立在最简单原始的原理之上。我们在学习一项技能的时候,每天应该学的更深一点,而不是更广一点,因为学得更深可以让我们把我们潜力中那些看不到、感受不到但又极具创造力的部分挖掘出来。
比如说你要学习练字。练字无非是学习三个内容:笔画质量、字形结构,整体章法。
要想写出一篇文章,我们需要把一篇文章拆解成一个个字,再把一个个字拆解成一笔一划。在练习的时候,先从一笔一划开始,练好笔画质量。然后练习部首和间架结构,练好字形结构。然后练习整篇文章,把整体章法练好。
学习的方法就是通过不断的临帖,让我们写的字不断接近字帖上的字。需要经过反复观察、对比、找出问题,然后修正,再观察、再对比、再找问题,再修正,如此循环往复。
不断的在细节上钻研,通过不断刻意练习,久而久之,字自然就练好了。
3.3 激发最佳状态
我们每天都需要工作、学习。能够马上平静下来,迅速进入最佳状态,集中注意力,无疑是一种很棒的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激发最佳状态呢?
答案是进行一套适合自己的固定修炼。
想象一下,在生活中有什么事情能让你最接近内心的平静,达到注意力集中的状态?
这些事情或许是慢跑、游泳,听轻音乐,或者是高歌一曲,又或者是饱餐一顿,伸展运动,一段时间的冥想,等等。
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并考虑现实环境因素,制定一套固定修炼。比如这样:
- 吃某种固定的低脂零食,比如坚果。
- 听一首令自己情绪平静的音乐。
- 进行 15 分钟的冥想。
- 进行 10 分钟的伸展运动。
这样,每天进行一套固定修炼,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每一个步骤都变得十分自然,在固定训练之后,做事情也会变得愉悦。
然后把固定训练和『工作 / 学习』结合起来,在『工作 / 学习』之前进行固定修炼。这样,在『工作 / 学习』之时,也自然而然就进入了最佳状态。这样做的原理是在固定修炼与在它之后发生的活动之间建立一种心理联系,使固定修炼与那种精神状态联系在一起。一旦这套固定修炼被内化,它就可以被用于任何活动之前,一种相似的心理状态也将出现。
四、我对这本书的看法
这本书算是个人传记性质的方法论。作者作为国际象棋和太极推手的双料冠军,不仅需要高效的『学习方法』,更是需要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交圈子,运气和努力等等。成功是不可复制的。
但并不是说这本书就没有可取之处。了解 整体 / 渐进理论,让我们知道学习方法是可以一直改进的。 通过『划小圈』,我们知道学习一项技能,可以把整体拆分成细小的部分。不断钻研细节,坚持努力,终会有收获。通过『固定修炼』,可以让我们更快的进入到最佳状态。
我最喜欢的是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他可以平静的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并不断从中学习经验和吸取教训,从而不断的完善自我。他可以通过对象棋和太极的研究学习来探索自我和了解世界,并从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他把生活和学习合二为一,生命自然而然也就摆脱了琐碎和无聊。
我从作者身上看到了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和赤诚。这是我们在生活中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岁月绵长,愿你我对热爱的事情依然不遗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