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意中看到一篇《终于成为简书创作者》,那是一个10后的小朋友写的文章,记录了自己申请“简书创作者”的过程。
这位小朋友充分证明了简书写作者年龄分布的广泛性,小到10后的小学生,大到50后、60后的退休老人,简书里写作者年龄跨度超过半个世纪。如果放到一个家里,那就相当于爷爷和孙子都在简书写作。
像这样小的小朋友在简书里其实并不鲜见,很多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在简书写作,有些已经写了几十万字。比起这些小朋友,真的感觉汗颜,如果我能在他们那个年龄就开始写,现在该写多少字了?
这位小朋友在文章里记述了自己申请创作者的过程,经历了第一次申请失败后,这位小朋友虽然有点沮丧,还是认真分析自己的原因,调整文章字数后再次申请,终于得到“简书创作者”的徽章。
看着小朋友认真可爱的文字,有些忍俊不禁,不由得想起自己第一次申请创作者的过程。那时候的自己,和这位小朋友的心理颇有几分相似呢。
刚来简书只知道闷头更文,直到后来大家都开始谈论“简书创作者”的事儿,看到有些早来的简友后面挂着一个我没有的徽章,才知道这回事儿。虽说没有这个并不影响写作,但是看着别人有心里还是有点痒痒。
心里一旦有了这个念头,就老是想着这回事,终于按捺不住好奇心,也想证明一下自己,还抱着一丝侥幸心理:也许我能一次通过呢。看看自己其他条件也符合,就壮着胆子申请了。
然后,就开始了忐忑不安的等待。那种感觉就像男孩对心仪的女孩表白后,等待心上人的回复。等了两天,还没有回复,又等了两天,感觉时间漫长得像一个世纪。怎么还没出结果呢?现在想想,应该是分批次审批,要等这一批申请都出现才一起公布。
就在我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一天打开简书突然就收到了一条通知:你还不符合简书创作者的要求,申请暂不能通过(原话忘了,大概意思就是这个)。
一向自认为心理很强大的我,在看到那条消息的瞬间还是有点沮丧,一直以为自己不在乎这些,还是不能真正做到毫不在乎,尤其是觉得自己有把握做成却没有成功的时候。看来,我距离真正的“得之淡然,失之泰然”还很远。
但是我什么也没有说,没说其他人就不知道,好歹保护一下我受伤的心灵吧。可是,毕竟“纸包不住火”,偶然在首页浏览时看到一个作者讲述自己最近申请失败的经历时,我忍不住留言:我也没过,抱抱。
一个平时经常来看我文章的朋友通过这个留言知道我申请没通过,还帮我分析没过的原因,猜测是不是因为当时写的一篇赏析泰戈尔诗的文章《一起读诗:泰戈尔》。
那篇文章是我一次富有创意的尝试,我尝试用诗歌形式来解读诗歌,发布后阅读量攀升很快,大家都一片叫好,我还为此洋洋得意。大概就是那篇刚过千字的文章,因为里面摘抄很多原句,解读不足八百,造成我创作者的被拒。
虽然没通过,我还有点不服气:太刻板了吧,只看数量不看质量,没过就没过吧,我还是要坚持自己的尝试。
可是,和我前后脚开始日更的大瓜却申请通过了。这下,我不淡定了。他因为这个勋章还写了一篇洋洋洒洒三千字左右的文章,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在心里暗暗使劲儿:我就不信我过不了。于是埋头写了一阵后再次申请,这次竟然通过了。
如果没有第一次的受挫,或许喜悦就不会来得这么饱满。因为有了一次希望落空的经历,这次通过创作者让我有夙愿以偿的感觉,那种喜悦甚至超过我后来通过“简书优秀创作者”。
相比创作者,“简书优秀创作者”的通过倒是顺利,在日更将近一百天的时候申请一次通过。收到通过消息的那一天,我正好有一篇伯乐推文,于是我就在那篇《《伤逝》:一部爱情教科书》文章末尾注明:今天我终于取得“简书优秀创作者”称号了——现在想想感觉很可笑幼稚。
当时为我推文的读书伯乐“桃源清溪”老师提醒我:推文的时候最好把那一行字删了。虽然当时我删了,但推文后又加上了,私心里我想留下一个纪念,算作我在简书耕耘的一个里程。
这些就是我在简书走过的创作者之路,回头看看:走出一条弯弯曲曲的道路,留下一行行幼稚的脚印,虽然有曲折整体还算顺利。
非常感谢简书这个平台,给我们一个健康的创作空间;也十分幸运有一帮一起写作的朋友,如果没有这些人恐怕走不了这么远。
最近有一批新来的朋友也在申请创作者,我把曾经申请失败的经历分享出来,晒一晒当初的幼稚可笑,就是想说:
其实失败几次没什么,如果不是失败过,成功的果实也没那么香甜了,只要坚持总会通过,你的努力不会白费,简书一定会看到的!
202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