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文化语境下,人作为个体对生命的体悟会侧重于不同的方向。中国历史悠久绵长,或从书籍,或经口头代际传递。虽世事更迭,王朝代序,基于人的文化却一直延续不断。在这一大背景下,我们对于生命的思考也就少了一个维度。而在遥远的南美,那片高原和雨林附着的广袤大地,湿热的气候下,人在更大程度上被裹挟在自然法则之内。分散的部落,短暂的古老帝国悄然消逝在历史的进程中,人类曾经活动的痕迹也被强大的自然所遮盖。少了文化的载体,那些历史仿若从未出现过。基于此,在后来者看来,会有着宿命一般的魔幻虚无感。
第一次读《百年孤独》,我甚至不能理清里面的人物关系。夹杂着似是而非的现实和百分百的魔幻,20章节看完时,只是对个别句子有着深刻的印象,而这句子也更多是因为一部电影的加成。“死亡不是生命的结束,遗忘才是。“第二次结束时,才有了更多的感悟。
关于“死亡”和“遗忘”
“死亡”在小说中频繁出现,却不曾引起悲鸣。因为亡灵还在,人会以另外的形式存在世间,直到被所有人遗忘。第一代阿尔卡蒂奥死后,亡灵一直在在家中游走,给与他妻子以最大的心灵慰藉。每次家里的重大变故,她都会趴在自己丈夫的腿上哭泣诉说。第一代吉普赛人,授予阿尔卡蒂奥家族羊皮卷的梅尔吉亚德斯的亡灵也一直呆在那个房间,指导一代又一代的奥雷里亚诺去研读揭示家族命运的神秘文字。生和死没有界限,除非遇到不可逆转的遗忘。
关于“战争”
直至近代,南美洲多国依旧面临政治腐败和局势动荡的威胁。关于战争,小说中着墨较多。这些战争除了使“马孔多”加速陷入衰败,并没有其它什么益处。保守派与自由派,压迫着与受奴役者,接续不断的战争是人类社会在历史进程中的致命漩涡,拉着社会走向衰亡。战争作为小说中的一部分,无疑反映着作者对现实的思考。作者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对战争和政局做了批判,但并没有意愿去谈更多这方面的话题。于是,战争更多是作为“孤独”的大背景存在。
关于“爱情”
小说中的“爱情”就像是书中多次描述的原始森林中的迷雾,让人捉摸不透。家族中各种婚姻结合多是出于情欲,看起来更多是为了新一代主人公出生的需要。到最后,整个家族以老祖母整日碎碎念担忧的“长猪尾巴”子嗣的出现彻底消逝。
关于“孤独”
延续在马孔多的阿尔卡蒂奥家族,起于第一代迁徙者的勤劳工作。在他们的努力下,这个新的村落兴旺发达,一派积极向上的景象。后面在一代代阿尔卡蒂奥们的疯狂冲动下,这里逐步发展成市。但仿若生命为这个家族刻入了轮回的基因,他们在一次次疯狂中带着这个群体发展壮大,又一次次在疯狂中使它衰败,最终不敌自然的吞噬。一切又划归为零。似若从未有过。
小说中的族人,除了第一代开拓者,后代们在或是阴郁或是明丽眼神后面都隐藏着刻骨的孤独。这一孤独感在红蚂蚁和蠹虫的疯狂啃噬下,在野草的可怖蔓延中,在空气的日夜侵蚀下,折磨着他们。
福楼拜说,小说家的任务就是力求从作品后面消失。他不能当公众人物。我相信好的小说都似若是作者的呓语,是作者阅历和感悟的自然流露。在谈及别人对自己这本书的过分解读时,马尔克斯本人曾不无嘲讽的说“我不过随手扔了一块香蕉皮,结果他们全都如愿踩上了”。我也不知道是否误读了作者的意思。但至少作者那叙事的方式以及描述或现代或远古自然场景时的精到描述都给了我以很大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