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完课程,分享 2 个最有启发的地方。
1.去除道德标签
结果就是结果,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但结果会影响我们主观的情绪,这就是我们注重希望一切尽在掌控之中,一切都是好的,没有意外。很喜欢以前班主任说的一句话“顺着人心做人,逆着人性做事”,这大概也就是去道德化的衍生吧。顺着人性做人,才能让我们体会到存在于这个世界,才能让我们拥有人的那些美好情感;逆着人心做事,就要求我们去除自己内心对于事物的标签,要认识到“不因物喜,不以己悲”,而且那些具有远超时代性的眼光的人,做的事往往都是超脱于当时世俗眼光的,也不必,太过于将别人的眼光,作为自己的一种束缚。
2.情绪分离
因为前段时间就做了自己对于情绪的一些思考:只有生死才是大事,其他不过尔尔!
当你情绪受到波动的时候,就想想自己的生,自己的死,再用机器行动去冷却你波动的情绪吧!情绪能成就人也能毁人,但我宁肯不要这两极,我要的是中正平和。
二、找出自己的 2-3 个行动问题,使用课程方法去分析一下原因
目标太杂,太大。拖延症。容易放弃。情绪化
是因为太贪心,渴望一下子生活踏入正轨,什么都学会了,又因为目标太大,付出不够多没达到目标又产生自我怀疑厌恶的情绪中,最后选择了破罐子破摔,反而什么事情都没有长久的坚持下去,时间浪费了,什么都没有变好,又陷入了情绪中不是自欺欺人就是自我厌恶中,觉得既然都做不好那就什么都不做的死循环里。
三、把自己找的的问题,使用课程方写出解决方案。
1.做行动准备
将一切准备好了,才不会手忙脚乱,也不会产生抗拒行动的心理,更不会给自己一个逃避拖延的理由。
2.可执行策略
先设定一个简单的任务,完成了再动态加入,让自己的计划变得有弹性,更能抵抗住意外的出现。
3.设置底线
没完成就会受到惩罚,而且是自己最不想见到的惩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4.不想继续行动时,再尝试多做5分钟
很多时候,想继续把事情下去也需要一个理由。在不想行动,或者想拖延的时候再去做五分钟,你就会发现自己又能坚持下去了。同样的在刚开始的做的时候也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