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 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译文:子路叫子羔去做费地的长官。孔子说:“这是误人子弟的做法。” 子路反驳说:“现在已经有民生之事等着他去管理了,干吗还要经过读书求学这个流程呢?” 孔子说:“所以我讨厌那些能说会道的人。”
子路说话有时候过于直白,老师听了会生气。
子路做了季氏宰,有权有势。子羔,就是曾被点评为“柴也愚”的高柴,被认为不聪明、笨笨的。有人考证过当时的子羔大概二十四岁,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儒生。
季氏管着一个名为“费”的县,子路为了提携后辈,就想举荐子羔,让他去管费县,当个小领导。
孔子说:“贼夫人之子”。意思是你这是害人家。
子路大大咧咧的说,那里有老百姓,又有土地和谷物,为什么非要守在这里读书学习呢,管好民人社稷不就行了吗?
子路觉得读书的目的就是找份好工作,既然好工作都找着了,还读什么书?
其实子路的想法,到今天还没有消亡,依然有很多人持有这样的观点。
孔子根本没有跟子路解释这件事,他直接骂子路“是故恶夫佞者”。“佞者”就是油嘴滑舌、歪理多,什么事情都能辩论一番的人。人们往往讨厌那些喜欢狡辩的人,面对狡辩者会拂袖而去。对孔子而言,他是气坏了。
孔子提醒子路不懂得用人,如果因为跟子羔关系好,就想提拔他,出发点就错了。
解读:何必读书
子路的观点在今天的很多家长身上屡见不鲜:读书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如果工作有着落了,求学深造是不必要的,甚至还是耽误时间的。我们虽然不能过分看重一个人的学历,但是读书给一人带来的帮助,绝对不仅限于求职。在当下的信息时代,我们更应该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充分吸收知识,为自己的大脑充电,成为终身学习、终身成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