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和《人生》,于连和高加林或许真如老师课上说那样存在这某种神秘的联系,都是富有才华且胸怀大志的年轻人刚刚步入社会时的故事,他们命运有着太多相似之处,在此,我并不能排除路遥在写《人生》时是否有借鉴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大师司汤达的名作《红与黑》,但是我想说的是,或许真有一种可能——在同为人类的这个大前提下,人们的命运可能是相似的,即便是跨越千百万年的时空,相信当代的年轻人,我们也会与他们有着同呼吸共命运的感受。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最后所言:“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红与黑》中我最爱的一句话是,“一个二十岁的青年,头脑中压倒地位的是对这个世界的憧憬,以及如何在世界上有所作为。”作为当代的青年,我想我自己正如当初的于连和高加林一样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期待与幻想,想象自己挥洒笔墨指点江山,想象自己有机会大有作为飞黄腾达……然而反观于连和高加林的命运,无一不是如抛物线那般令人感慨叹惋,命运似乎与他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又如做了一个黄粱美梦,梦醒来又回到起点。
于连和高加林可以说是很多出身普通却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人的典型代表。他们都有着令人称道的惊人才干,一个是说得一口流利的拉丁语,记忆力超强,《圣经》等宗教典籍倒背如流的普通木匠家小儿子;一个是热爱文学,乐于写作,博闻强识的黄土高原农民家儿子,他们也有相似的性格特征,敏感而且自尊心强,对现实不满,对未来充满想象。当然,除了相同还有不同,细读之后可以发现作家塑造人物的性格侧重点其实是不同的。在于连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纠结,挣扎与分裂,他内心本是不相信宗教,始终把一代枭雄拿破仑作为偶像,但却为了跻身上流社会而想要做一个教士、神甫;他内心无比憎恶贵族的贪婪虚伪,充满怜悯,善良之情,但却为了发迹而甘于这些人同流合污。而相对于于连,高加林身上体现的更多的是中国传统男人的倔强与担当,虽然内心极不愿意做一个土里土气的农民,但是面对家中的萧瑟光景,高加林不顾手掌血肉模糊也坚持扛起锄头刨地;虽然明白自己会伤害巧珍的一片真心,但是他不愿欺骗,不愿隐瞒,一定要坦坦荡荡地告诉她他的真实想法。
于连和高加林最后的结局看似都是他们在追求名利的道路上迷失自我而罪有应得,特别是对于于连来讲,回望他的经历,更是充满了戏剧色彩(我觉得是一种充满纠结分裂的既跌宕起伏又荡气回肠的传奇命运)。课上老师分析,于连的追求说到底是一种小我价值的追求,或者说,他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真正高远的伟大理想,仅仅局限于自我的名利双收,飞黄腾达。我并不否认这一点,但是,即便如此,我从来没有觉得于连卑劣,因为看到了他那自始至终的挣扎。在收容所长家做客时因其夫人制止窗外乞丐的歌吟而忍不住落泪,看到木尔侯爵府里贵族们的种种丑恶嘴脸后内心要骂上个千遍万遍,入狱之后听到雷纳尔夫人性命无忧后的安心……诸如此类的表现不正是于连心中仁慈善良等美好品质的力量吗?他那永不平静的内心,他那从未停止过的挣扎,是天使与恶魔的决斗,这种痛苦让他入狱之前从未真正享受过幸福,这种折磨还不够吗?这种自顾自的挣扎与对抗根本无法让我对于连产生一点点的厌恶,我反而觉得他是可怜的,可贵的又勇敢的。我喜欢于连,甚至有时觉得自己心里也住着一个于连。生命最后的于连对自己的人生有很多反思,“我会发疯,会变得蛮不讲理。我在这个牢房很孤独,但过去在这个世界上,我的生活并不孤独,我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我给自己规定的责任,不管是对还是错,好比一颗结实的大树,任它雨暴风狂,我也有所依靠。我有过动摇,左晃右晃,因为我毕竟只是一个人……但我并未被刮走。”,我非常喜欢这句话,我认为一个人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能够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中肯的评判是不容易的,而于连就做到了。“牢里空气越来越浑浊,于连简直受不了。幸亏宣布行刑的那一天,阳光灿烂,万物生辉,于连勇气十足。在户外行走,他觉得是一种舒服的感受,犹如长时间航海归来的水手能够登陆散步一样。他心想:“一切都不错,我有的是勇气。””“他的那颗脑袋从没有像即将被砍下来那样富有诗意。昔日在维尔基森林度过的最温馨的时刻犹如万马奔腾,重又涌上心头。一切都进行得干净利落,非常得体,他毫不矫揉造作。”我觉得这两段对他行刑时的描写真是充满了从容与坦荡,那种生命归属于天地的大气,让我觉得于连可以放心地给自己年轻的生命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除了于连与高加林,两本书中的女性角色也存在着对照的关系,雷纳尔夫人和巧珍,马蒂尔小姐和黄亚萍。她们两类人的特点很是鲜明,相比之下,我更加喜欢雷纳尔夫人和巧珍,她们身上那种伟大的、纯洁的、真挚的、极具有牺牲精神的爱情让我感受到爱情力量的伟大与真实。或许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再加之《人生》的中国农村背景,让我对巧珍有着更大的认同感。她作为一个没有文化但却纯洁朴实善良的农村姑娘,为爱而疯狂,为爱而牺牲,为爱而祝福的行为真是让我觉得她是无比的高尚和纯洁。
路遥在最后这样写道,“是的,现实是不能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谁如果要离开自己的现实,就等于离开地球。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是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刚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轻人,这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认识。”反思之前自己的一些想法,现在觉得或许路遥的这句忠告更应该得到认同。我们都无法知道未来的命运也是否如同于连和高加林那样跌宕起伏,但是我想我从内心深处仍然敬佩这些人,我想我需要有这样的勇气,敢与生活搏击。
想起之前有位同学的话,若是疯狂一些,精彩一些,人生其实活个二三十年就够了,剩下的那些个年岁怕只剩下无聊了。要是同于连那样有着浪漫传奇的一生,我想二三十年足够了,然而我们大多数人更有可能是高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