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大叔对芒砀山的介绍后,我大概了解了芒砀山的旅游文化,旅游文化主要有夫子崖、夫子山,汉梁孝王墓葬群,芒砀山庙会等三大结构构成。
对于我来说,这些旅游文化中最关心的当然非墓葬群莫属,于是我不等小白开口,我就微笑着问大叔道:“叔,庙会去倒是想去,可是你描述的场面那老大了,我怕我在人堆里把自己给走丢了,我老妈还在家等我吃饭呢,真要走丢了,那她该多着急呀!”
“就是,就是,我白小白要真把自己给走丢了,那可咋办,我这么优秀,被谁家捡了去,岂不是要麻烦别人整天大鱼大肉的供着,那我多不好意思呀”只见小白一板正经的看着大叔说着。
大叔听小白这呆萌样,就调侃小白说:“是呀,你这娃这优秀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估计没人敢捡,要是因为这个,那你的心可以放的老大了,我保证没人捡你,再说我们那的老乡们可都是老善良了,就算捡到你,也会毫不留情的把你送到警察局,给警察叔叔当新年礼物的,嘿嘿...”
我在旁边听两个人再这样鬼扯下去可就八匹马都拉不回来喽,于是,赶忙说道:“叔,你是做啥的?咋对芒砀山这么了解呢?搞得像地理学家加考古学家似的!你们村里的人都像你这么有文化吗?”
大汉听我这么一说,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然后说道“那里,那里,俺们村也就我这么一个文化人,嘿嘿...,俺叫刘超群,土生土长的芒山镇人,可是吃那里的山喝那里的水长大的,从小在山上满山的跑着玩,山上那里有路都清楚的很,这可都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山上的事就没有我大手刘不知道的!”
刘超群?大手刘?这手大不大咱暂且不提,就说这吹牛的本事确实挺超群的,哈,也怪我,没提前问下大叔的名字,怪我怪我,他这吹牛功夫确实配的上他这个名字!不过,我还有求于人家,也不好意思说,大丈夫不拘小节,为了真相,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我于是又问道:“刘叔,既然你是行家,那你就给我们讲讲汉梁孝王墓群是怎么回事呗?”
估计大手刘是被我这左一声叔,右一声叔的叫的美滋滋的,也难的遇上这么爱听故事的俩忠实听众,就开心的说:“行,既然你们俩娃爱听,那叔就给你们接着讲讲!”
只见大手刘又重复了一遍他那标准的国家领导人讲话前的热身动作,咳咳咳,一连串咳嗽声响起后,很快进入了状态,眉飞色舞的开讲了。
汉梁王墓群,又叫芒砀山汉墓葬群,是西汉梁国封地王刘武陵墓,及其家族其他成员陵墓的总称,共包含13座墓葬,占地总面积大约550万平方米。
墓葬全部斩山作廓,穿石为藏,结构复杂,气势恢宏,宛如庞大的地下宫殿,墓群分布在除芒砀山主峰之外的各个山峰上,其中规模比较宏大的陵墓主要有梁孝王陵、王后陵、梁共王陵、僖山汉画像石墓等。
其中名气最大的王墓为梁共王陵和王后陵,梁共王陵中由于出土了“四神云气图”,而被中外专家、学者赞誉为“敦煌前之敦煌”。
《四神云气图》创作于西汉早期,1987年出土于梁国王陵区柿园墓。壁画长5.14米,宽3.27米,面积16.8平方米。后经考古专家通过科技手段对壁画进行原样切割移至河南博物院,成为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
要说这《四神云气图》它的价值可真了不得,它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墓葬级别最高的墓葬壁画,它不仅年代久远,而且做工精美,所以被中外专家、学者赞誉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
当时刚出土的那会,我们村民们跑去看热闹,都看傻了你知道不?那壁画老气派了,壁画刻在墓室顶部,中间有一条6、7米长巨龙飞腾,东有朱雀,西有白虎,四周还由玄武、灵芝和云气纹图案围绕。它从主墓室顶部的西端起,向东延伸有丈余,总面积可达30平方米,这是副壁画填补了中国西汉时期无壁画出土的空白,它比敦煌壁画还要早上600多年。
壁画的主要内容由龙、白虎、朱雀、玄武、灵芝及云气纹等图案组成。线描图青龙在天,体态矫健,逶迤磅礴;青龙的爪,就好像人的脚一样,前两只爪,一爪踏白云之气,一爪踏翼翅;后两只爪,一爪接朱雀之尾,一爪长出花朵,所长出花为七彩莲花;龙尾,再生长茎花朵。青龙之上,有一只攀龙朱雀,朱雀嘴衔龙的鹿形之角,胫生莲花,尾接祥云而又生莲花。壁画栩栩如生,从而构建而成龙飞凤舞、共游九天的神奇画面。青龙的下面,是一头白色老虎,老虎仰首张口,做攀援的架势,好似在吞灵芝,看上去似欲攀龙附凤之状;虎爪脚踏七彩祥云,跃起飞腾,似乎要与龙凤,同走天穹。
玄武在龙嘴前面,它被弯曲、矫健的龙舌一钩而起,龙舌与怪兽躯体盘旋弯儿数道,看上去龙与玄武好似在打闹嬉戏。
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神兽,同在云雾仙气之中,在天际遨游;外围有好似有一幅画框,画框绶带穿璧,璧似铜钱,但非孔方;其圆形孔道,似为“天门“,预示着墓主人登临仙界,须先穿过玉璧之孔道。
《四神云气图》气势恢弘,栩栩如生,绘画手法细腻,线条飘逸,内容上透射出王者的霸气和随意。
而王后陵则以其庞大的规模及非凡的价值,被誉为“天下石室第一陵”。
截止现在汉墓中出土物品数不胜数,其中出土的四神云气图、金缕玉衣、鎏金车马器、骑兵俑、精美玉器等文物,都属于稀世珍品,每件都价值连城,每件都老珍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