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小妞不好好吃饭,母亲在一旁,斥责了她几句。只见她转身进了卧室,把门狠狠地摔上,貌似还拖了一把凳子堵上了门。我凭着大她几倍的力气,推门而入,小孩子闹脾气,在她这个年纪寻常不过,冷她一会,自然就好。我严厉地扔下两句批评,转身又回到饭桌边。
过了一会,门吱呀一声打开了,有凳子拖过地面的声音,房间里一阵鼓捣,料想她是自觉无趣了罢。不料,却从卧室里传出来了哭声。我诧异的走进房间,发现小妞正在床上,裹着被子,抽泣着。
“怎么啦?妞妞”
“我觉得我刚才表现特别不好,我好难过。”
这是一个五岁的孩子,对自己的反思和觉察。我不知道在她的内心世界发生了什么,我只能慨叹,这种自我觉知的智慧,竟然在一个孩童的内心,种下了。
亚里士多德说,未经慎思的人生,不值得过。孩子,你开始过上了有意思的人生,因为你发现了自己,在情绪里。
有人说,在人群中才能发现自己,也有人说,独处时才能发现自己。我觉得这二者都对。在人群中我们方能体验到人与人的不同,行为的不同,感受的不同,价值观不同,这种不同带来的碰撞,说小了是“怼”,说大了就可能“道不同不相为谋”,甚至头破血流,才会于独处时反思和觉察。此之谓,他人是你的明镜。
我对觉察二字的深刻体会,来自于洪新老师的九型课程。
经常有人问我,学习九型有什么用?
我只能回答说,用不到的时候就没什么用。用到的时候挺管用。
譬如,我家住的楼道里安装的感应灯,在有人走进的时候,便会亮起,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别人,使我们找得到回家的路,也避免漆黑一片中误打误撞的尴尬。
九型人格的用,就是有了这样一盏感应灯,无人时自当无用。而当有人时,你看自己看别人,都更清晰,照亮各自要去的地方,别互相伤害。
今日课上,有个自我觉察的小练习。我和我的搭档相对而坐,我闭上了眼睛,想象我的内心有另外一个我,我们俩对视着,然后一个我拥抱了另一个我,用一种很疼惜很怜爱的方式,我感到无比的安全、放松和舒畅,还有微微的感动。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我送出一个微笑给我的搭档,此时感应灯亮了,因为我要做一个温暖的人。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缺失一块的原状,终其一生都在找寻缺失的那一块,因为有九种缺失,所以就有九种执念,每个人就带着各自不同的执念去生活,如果能够知道自己的那份执念,或许,我们成长的路上,能够少摔几次坑,少走点弯路,少误伤,少被习性控制,而可以自由地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