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压制:慈悲沟通与善用容器抱持功能...
我们遗憾的并不是错过了最好的人,而是遇到再好的人,却已经把最好的自己用完了。by 张晓晗
呀,用完了,不代表终结了嘛,人生就是有由千高原组成的,每一个线条中都有一个褶子,每一个褶子中都有一个生灭的无常故事。因此说,我们总能在有限的绝望处,邂逅无限的风景。 BY 韩非
没有经过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By苏格拉底
第十三计:转化压制
所谓的压制,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它的核心意图是要刻意忘记一些情绪上的内容,尤其是一些会让其感到非常不适应的焦虑情绪或痛苦的想法。
于某种层面当面对一些暂时无法忍受的情绪冲击时,给予适度的压制也是一种成熟的做法。
然而问题是‘凡事过犹不及’,如果一个人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不断地趋乐避苦,在不经意间就容易养成非健康型的压制性习惯。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压制与压抑是不同的俩种防御机制。所谓的压抑就是把一份情感或思维内容“无意识化”,而个体往往在意识层面并不知道在压抑着什么。
而压制是我们故意在试图忘掉什么,但可以觉察到那份想要转移的情绪体验大概是什么。
简单一点讲就是自我想要把一些七情六欲或一些敢怒不敢言的认知反应统统赶出自己的头脑意识领域。然而迫于现实的潜在威胁或一些不安因素,没法疏泄成功,于是为了继续苟且于当下,只能暂时吞忍以求得一时太平。 然而如果一个人长年累月把自己的情感反应压制过头了,一旦超出临界值而未能未找到科学的转化工具,便会面临情绪溃堤的风险。
而健康型的压制也可以称之为“成长型压制”, 它是一种任何人都会在此生反复经历的一种心理过程,它也是在社会道德,各种约定俗成以及人性观的小小制约下,所采取的一种延迟性自我满足的禅让(礼让)。 如果一个人没有这样的自我约束,那么社会秩序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伦理道德问题,甚至是乌烟瘴气。
简单一点讲它是一种建立在发展观的适应性基础上,个体允许自己在某个时间点不让一些欲望得以赤裸裸的表现出来,不让它立即得到满足。
这种暂时压制的手段是为了更好的达致适应社会与自我平衡的目的。只要拥有这种平衡的智慧,一些暂时压制的东西不会发展成对心性成长有害的基因。
而现在我们需要重点探索的是如何转化“非健康型的压制”。它是一种自我全盘否定式的打压手段,根源于害怕获得外在世界的惩罚或某些重要客体互动关系的批判。因此暂时压制下去后,没多久在内在精神世界力便会体验到一种心不甘情不愿的冲突感,而这种冲突感日积月累,就容易形成更大的隐匿性焦虑情绪或抑郁情绪。
接下来笔者所要分享的一种方法,可以较为有效的转化这种非健康型的心理压制现象,它可以广泛性运用在各式各样的人际关系中,抑或经常出现隔阂的亲子关系中,一旦自己扪心觉察到内心因为压制而感受到一份愤怒情绪或说不出的压抑情绪时,就可以找个安静的片刻,进行练习。
此方法我给它取名为:自我慈悲式疏导。为方便直观的习得,我们不妨将此方法假定运用在亲子关系的调适中,希望读者们可以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融汇贯通。
首先你要找个清静的时刻,拿出纸和笔,如实如是的写一封信给父亲(母亲),当然这封信不需要给他看。 你在这封信的开头可以这样写道:亲爱的父亲,一直以来我想对你说......
请参考《走出焦虑风暴》第十三计:转化压制
在此章节中,您还将领略到时简单易懂的“容器转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