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918.5万名,比上年净增114.4万名。党的基层组织517.6万个,比上年净增11.1万个。大道蕴于历史,伟业成于奋进。百年以来,一张“船票”,从最初的小小红船,慢慢在历史的冲刷、人民的选择、岁月的更替中,成长为满载14亿人民群众美好意愿的中国巨轮。在这一节点上,广大党员要以“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来诠释“党奋斗百年的宏伟史诗”,为带领强国“巨轮”扬帆远航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开创更加辉煌的业绩。
以“坚定理想、百折不挠”奋斗精神,为逐梦复兴“把稳舵”。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回首来时路,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到新时代的脱贫攻坚精神和伟大抗疫精神,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创造伟大的物质文明,更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回首过往,抗疫战场上,心有“国之大者”,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投入到战“疫”中,在危难险重中担当作为,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抗洪抢险的战场上,泥泞裹满全身,用生命铺就救援通道,用血肉筑就坚固长堤,真正把抗洪抢险一线作为展现使命责任的“磨刀石”,用行动奋力书写着“逆翔冲锋”的勇气担当。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梦想成真,惟有实干。广大党员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身力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我们要勇于接过前辈的“接力棒”,传承和发扬先辈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锤炼品格、锻造本领,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奔赴复兴“鼓足劲”。“但愿苍生皆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百年回眸,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这里展开······河南兰考,焦裕禄同志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他的光辉一生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缩影;西藏阿里,耿耿忠心照雪山的孔繁森把自己一颗火热的兴献给了西藏高原;巴山红叶,王瑛在党和人民利益的防线上傲然挺立;扎根大山,黄文秀将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他们的身上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前行、无惧无畏的坚守!这沸腾着的为人民群众奉献一切的热血,使得共产党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中,始终勇往直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当今,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国家、人民、自身职责为“大我”的中心,积极将“小我”融入“大我”中,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攻“硬任务”,敢挑“硬担子”,甘当“燃灯者”,脚踏实地扎根基层,不计得失埋头苦干,舍小家为大家,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弘扬新时代青年干部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
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为实现复兴“加满油”。邓小平曾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由此可见大胆创新与实践的重要性。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动力。从“遥望星空到“嫦娥探月”,从“海底捞月”到“蛟龙入海”,从温饱不足到“禾下乘凉”,是老一辈们的科技工作者始终接续“为人民服务”的爱国精神、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的求真精神、两袖清风的清廉精神、协同合作的团结精神,积极投身创新报国实践。不论是我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的奠基人顾诵芬院士,还是在先进核能技术领域耕耘数十年的王大中院士等等,他们从青丝到白发,从不满足于“现状”到勇攀高峰,在各自的领域填补空白、开创先河,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卓绝的贡献。“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当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更容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式,不断保持思想活力,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奋进姿态,大力弘扬“坚持不懈追赶前沿”的科学家精神,展现出“科技大国”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