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温了《我是路人甲》,当初看这个片子纯属是因为无聊,随意点开的。初看之下以为是一个小投资的网络剧,但是台词和情节都撼人心扉。觉得它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网络剧,直到看到了大牌演员们陆续出现,看到了导演,我才知道我错了。虽然主演都是群演或者特约,但是我被这部剧深深地吸引了,接连看了三遍。在它的身上,我看到80、90甚至00后的迷茫、挣扎和出路。
这部剧中的演员虽然很少能称为真正的演员,但是每个人身上都有令人不能忘怀的特色。我们都可以在他们的身上找到原型,每个人也都能给我们发人深省的一课。
王昭,一个出众的帅哥。凭借着自己的外在优势,在横漂里慵懒地混日子,看不起那人人都可以干得了的工作。口头禅就是“等你老了影坛就是我的了。”等、等、等,我们有多少人也在等,等着一个发达、出人头地的机会。可是机会是等来的吗?等别人老了,你也年轻不在。还有比你更年轻更努力更帅气更漂亮的人前赴后继地碾踏着你前进,冲锋,而你只能在等待的泥潭中枯萎的去。
魏星,演了微电影男一号就飘起来的特约演员。守在家里面挑剔着角色,不屑与群演为伍。在片场没有受到大牌演员的待遇,就发脾气走人了,回来还埋怨自己的女友,让劳累了一天的女友安慰。口头禅是“我不是满足现在这种状态,而是用这种状态,来提醒自己。”对于他我想说,两个嘴巴提醒你效果会更好。是谁给你的自信和勇气说出这种话,你有什么好提醒的?一个男人稍稍有一点成就,就不知所以;稍稍有一点挫折,就怨天尤人。用倒退的生活,来纪念那些许的荣耀,来掩饰那颓废的意志,来维持那岌岌可危的自信。这样的男人,一生注定也只做这一次主演。林晨离开他,绝对是这辈子最明智的选择。他只能成为林晨的绊脚石,而不是她依靠的肩膀。
沈凯,大家眼中经典的横店成功模式。老婆为他从温州辞职来到这里开餐馆,做特约。他心安理得地用老婆的辛劳,来显示自己的仗义和豪情万丈。在新横漂面前侃侃而谈,教育起每个人来都头头是道。然而,事情说有什么用,得做才行。真正做的时候,他什么都不行,什么都不懂。最后困在自己的失败中疯癫。自己不去做,借助外力一步一步往上爬,慢慢被抬高,最后只能飘飘然,摔得更重。
这部戏的主线万国鹏,一个踏实肯干,积极向上的好青年。抓住一切机会,即使不一定会成功,但一定要付出辛勤的努力。最后获得了事业的进步和完美的爱情。当女友要离开他的时候,他说女友是他的理想,他失去了奋斗的目标。我以为除了自己谁都不能自己的理想,在我们生命中任何人都可能是变数,只有自己是不变数,是可掌控的。我们要为自己的理想而去奋斗,而这个理想的核心是自己,才能保证这个理想的坚固长久,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十足的干劲儿。
覃培军,是一本心灵鸡汤。丑陋的外貌掩饰不了一颗奋发向上的心;通过各种努力上进,连戏;闲时,读书学习;乐于帮助横漂的同伴。人长得不够帅就要把戏演好,书读的不够多,就要把事做好。现实中有多少个“覃培军”?在抱怨社会不公,咒骂着这个看颜值的世界中破罐子破摔了。长在丑也是有大脑有四肢的人,总比那绚烂的花,有多得多的选择。
剧中还有当场工的张文彬,各种角色各种演的张喜来,为男友奔走的林晨,小小姐妹花等,都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着。
前几年经常听80后在抱怨,什么时代不公,什么岁月渐去,什么生活“压力山大”。现在甚至90后、00后跟着80后一样在抱怨,感慨,无病呻吟。这让50后,60后70后看到,只能是笑话鄙视我们这些年轻人。我们没有经历战争、饥饿、贫穷,我们生在了安定环境,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有的是机遇,才华能够得到施展和回报,有什么可以抱怨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情、可笑、幼稚不过是映射出了我们的空虚,无所事事。真正的实干家是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无病呻吟的。
最后用剧中的一句话来指明我们的方向:我的梦想是明年吃苦的能力能比今年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