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茜姐夜谈会客厅之二十六
昨天下午和一位帅哥约会,听到一串的故事,最让我感慨的是他妈妈的故事,又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走过的人生故事。
儿子嘴里的妈妈是从小无爱,长大后不懂爱,生了孩子后不会爱的“悲剧妈妈”,妈妈一路走过的人生充满“斗志”:从小母亲过世,糊里糊涂嫁人生孩子,一地鸡毛的生活,对社会不公待遇的抗争,对丈夫无爱生活的抗争,对孩子们“愤怒”式的管教,对身患癌症后“活下去”的决心……若从旁观者角度写一篇鸡汤一定很“励志”,但从儿子的嘴里,他试着用词比如“坚强”?“倔犟”?……都感觉说不对,后来用了英语“tough”(他的意境里,表达了类似“顽固”亦或“不知悔改”的非善意的评判)
无疑,成长后的儿子得到的是一种“缺失的母爱”,是母亲的悲剧情绪转嫁孩子后对孩子造成的一种刻骨铭心的伤害。他说,妈妈会不愿意孩子们结婚,会有意阻挠或破坏……
但最后我们在探讨时,他似乎有所悟,“有可能她是一种本能的母爱保护,因为不相信婚姻,深深的恐惧”
这个世界,伤害无处不在,即使在我们最依赖的家里,即使是生养我们的父母,但正因为人的一生不可避免要受到大大小小的伤害,所以,我们才要去勇敢面对这些伤害,看看我们究竟怎样才能去理解这些伤害,好好处理这些伤害。
伤害大约是上天造人设定好的,人总在追求“完美”,偏偏人被设定的就是“不完美”这个铁定事实,我们往往纠结在不相信的路上,一路走一路受到伤害一路走一路制造伤害。
既然伤害一定会有,那么我们正确认识并理解伤害的能力就要强,其实绝大多数的伤害都是无意的,是可以理解后忽略的,因为每个人都有对“完美”的不同理解方式方法,是追求令自己“舒服”的完美情况下,“下意识”采用的思考方式方法有伤害。
只有少数伤害是故意的,故意的伤害往往涉及品质品德等人类文明的底线。受到故意伤害的人群,纠其深层的原因,是因为你要么太强,要么太弱。对于故意的伤害我们最好保持“敬畏”,智慧反击或远离,不做无谓的牺牲。
而对于那些无意的伤害,我们不能以伤害还击伤害,以伤害传承伤害,而是尽可能努力去面对、沟通、证明,能够做到“冰释前嫌”最好,不能就放过,你可以忽略、理解、释然,在心底深处保持一份原谅,而不是“自我”纠缠。
得到爱,回馈爱
得不到爱,至少能够正确面对并原谅那些无意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