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因为最近中跟着momself的“优势训练营”在学,所以想先学习他们的体系和知识。
与盖洛普优势识别器吧人的优势总结为34个主题不同,momself的“优势训练营”提出的是“关系、执行、思维”三大优势领域。每个维度又分为三类。我自己测试的结果前四个优势分别是:学习力、共情力、交往力、驱动力,三个领域都有沾到。因为共情力和交往力都属于关系领域,所以整理来看,我属于关系方面更具有优势的。优势发挥的好是加分,发挥的不好就是绊脚石,对此我也是深有体会。简言之,共情能力强的人只有自己内心足够强大才能不灼伤自己。
一、共情力是什么?
共情力,就是能够站在别人角度设身处地感受他人想法的能力,从而能够更好的理解他人。
共情力高的表现:泪点普遍低;细心体贴,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很容易被别人当作倾诉的对象;察言观色,善于察觉不同人的情绪和感受。
共情的英语是empathy,英文解释为: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other people. 并有例证Reachers have found that the empathetic teenagers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high-respect, beside. empathy can be a cure of loneless,sadness,anxiety and fear. 看上去,共情力还是有挺多好处的。
共情力的好处:momself的解说是提高沟通效率;易于化解冲突;在管理上能够形成独特的管理魅力。我个人的感受是大多数时候能带来人际关系的和睦吧。
然而,共情力本身是个中性词而已,运用得好,就是优势,运用的不好,也会给自己带来不少麻烦。我自己是个共情力很高的人,这在我之前做咨询工作中为我带来了更轻松融洽的取得客户的认可和信任。在我目前的工作,因为需要较少的与人打交道而发挥力减弱。与此同时,我本身对共情没有正确运用给我造成了蛮多的负面效应。
共情力的负面效应:一是过度共情他人造成自己的情绪负荷重,内耗过大,过多消耗了做其他事的精力。二是自己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容易被代入,久久不能释怀。(所以那些虐心的剧情我都尽量回避)三是情绪被代入后,如果也没有更好的改进方法,容易产生挫败感和无力感。说到底,就是共情力强的人很容易背负他人课题致使自己不堪重负。如果不能做好课题分离,很容易去陷入她人课题泥沼无法自拔。
二、如何发挥好共情力的优势?
向前一步。从共情情绪到共情需求。
工具——提问铲
提问铲的第一铲子:问自己
问什么?两个问题:1这是谁的课题?(他的课题是什么?)2我能做什么?
即共情到情绪后通过课题分离,让自己从情绪中抽离出来冷静审视分析而不是完全被动陷入,看清楚这是谁的课题后,再考虑我能做什么?(这个方法直接作为沟通技巧也十分适合,对所有人试用)
案例:最好的护士和最糟的护士,都是共情力高的人。
提问铲的第二铲子:挖掘对方的深层需求
核心原则:带着我的需求,深挖你的需求。
方法论:询问”为什么?“——确认”是么?“——共建”还有别的可能性么?“
通过询问为什么进一步分清楚对方的需求是物质需求还是情感需求(大致分这两类,就像马斯洛的基础需求和上层需求),这一点就不容易了,帮一个有情绪的人从情绪中理清自己的真实需求并且表达出来。确认一来能建立安全的环境,二来能判断自己的感觉是否准确。共建就是找出第三种满足双方需求的方案。
虽然说的是共情力,但就解决的方法论而言,完全都是在普适性的沟通技巧层面,可以说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学习提升的技巧。就是确实有些知易行难,需要大量的刻意练习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