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在师兄规定的时间内(1月21日至4月20日)完成了第七本茶书的阅读。虽然是一路踉踉跄跄,大有囫囵吞枣之势,但总算是提前完成了任务,且在囫囵中也尝到些甜蜜。这是有生以来的第一次,以此种方式阅读。受益匪浅。感念师兄的好!
如果说,前六本书让我明晰了自己是个伪茶人的话,这第七本书彻彻底底让我把自己从“文化人”堆儿里扒拉出来了。仅管我学的国画属于文人画,长的也有点貌似文化人。总之,我彻底地败下阵来,明白了自己处在无知状态。唯一庆幸的是,别人学习要清空所有而学,我却以不清自空的优势酣畅淋漓地与历代文人雅士们神交了一回。因为茶,他们也包容了我的无知。
我一直很震惊于古圣先贤们的智慧和文人骚客的才情。我常常好奇自己如果穿越回去,会是哪个朝代?我的“茶之美”班主任郭大美向往着宋朝,估计以她的姿容和优雅会得到徽宗的赞赏。而我的那个柔弱摇曳的小威老师是否就应该是大观园里女主?我呢,估计只有大唐朝的广阔胸襟才能容纳我的豪放不羁了。可即便回去了,我是能与李白醉酒话茶缘呢?还是能与卢仝对饮七大碗,阻断他去王涯家的路?亦或与元稹白居易对和宝塔诗留芳于未来世?
古人对茶的爱已升腾为一种近乎于精神层面的探寻。好像通过这一碗茶汤就能了然于人性和人性之外的灵性。又好像通过这一碗茶汤能够洞察于生命的全部真相。我深深觉得,以我的愚笨是断然理解不了茶汤背后的深邃。我简单到如同茶汤的颜色,一目了然。如果问我愿意附身于哪位文人身上?我愿意是袁枚。
我的现世,饱有着太多希冀。我本准备好了青春的豪情去畅游人生之海,却被父母的一声温柔呼唤跌进到体制内的温床。我所有的激情、奔放都随着规矩的生活而变得圆融。我就像一荷有棱有角的茶被倒进圆圆的杯器,随着水的吞袭,束手就擒地成了一碗软软的茶汤。经年之后,岁月注视着本已干枯的叶底,发现它依然存有鲜活之气,从未曾真正失去。只是,粗心的茶客不会发现。我的鲜活之气经过岁月发酵和沉淀,便一发不可收也。去除了过往的草气,荡涤了浮尘,我这陈年的茶再次等待繁华盛世之水的温润,出一碗醇厚香醴,却不必芬芳。
茶,带给了我一个新世界。我正在学着用我的眼我的鼻我的口我的心感知它,走近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