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7距离20190106厦门国际马拉松还有19天
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靠墙蹲,2+2分钟,听着、数着时钟的滴答声,心很静,这样半训练、半冥想的状态可以激活身体让自己逐渐清醒过来。
因6点要参加小组会,出门跑步是来不及了,就只是在家里做点力量练习。还做了三分钟的抖功,感觉还是很放松。
接着做了三组的平板支撑,每次1分钟,第一、第二组能完整地撑完一分钟,做第三组前有些踌躇,担心撑不住,但是友人说了时间不在于多长,关键在于持续地练习,最后还是做了第三组,时间没有到一分钟就趴下了,也为自己的坚持点赞下,每天坚持做,就算做得不如自己的预设也是很棒的。
本想晚上才完成今天悦跑圈的训练计划——5公里慢跑,但白天一直会感觉到自己右膝盖有些不舒服,特别是蹲下站起来,上下楼梯有微微的疼痛感,有些负能量,再加上晚上加班了,回家做是晚餐饭后,就不想动了。
最终以跳绳三组118+125+120结束今天的运动练习。
晚上做梦想版时,在查找马拉松的英文,偶遇一篇“马拉松的13个术语解释”文章。对于跑马小白来说,今天读到的这篇“马拉松的13个术语解释”真是长知识了。
这13个术语是:全马&半马、配速、330/430、sub30、兔子、极点、撞墙、关门时间、PB、净成绩/枪时成绩、心率、BQ、排酸跑
可惜的是关于跑步中的心率没有说明多少是合适安全的。
对于我感兴趣的做些摘录:
撞墙
跑步过程中出现的感觉无法再前进的现象。造成的原因有很多,体力不够,跑的过快,距离超过了平时训练量等等。
极点和撞墙的区别:
(1)无论是全马、半马,职业选手还是业余跑者,都会体会到极点;但即使是最业余的跑者,半马也不会撞墙;而职业选手和训练充分的业余跑者,通过提高糖原储备和前期的脂肪消耗比例,可以在全马中避免撞墙。
(2)出现极点后速度略有下降,如果咬牙坚持,甚至可以做到不掉速;但是撞墙后掉速非常明显,并且完全无法避免。
(3)就身体感受上来说,极点期的感觉是身体“略有不适”,而撞墙期的感受是身体“完全被掏空”。
(4)出现极点后坚持一段时间,疲劳感会消失;而一旦撞墙,除非停下来休息并补充能量,撞墙期会一直持续到比赛结束。
撞墙的存在,让全马拥有与半马完全不同的气质。也许你平时跑跑5公里,咬咬牙就能完成半马,而挑战全马则需要多得多的训练、精心安排的体能分配和补给策略、更加坚韧的坚持,乃至更深的痛。
关门时间
马拉松比赛除了重点的关门时间,也有不同分段的关门时间。简单来说,其实就是参赛选手如果未能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地点的话,那这名选手就会被拒之门外,无法继续参加比赛。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关门时间指的是枪时,而并非是净时。
PB
人们常说的PB,其实是英文词组Personal Best的缩写,即个人最好成绩。刷新自己的PB,相信是每一个跑友都会追求的小目标。
对于大部分跑友来说,没有什么比创造PB更让人开心的了。
BQ
相信跑马拉松的朋友们,都可能听过BQ这一说。那么BQ到底指的是什么呢?BQ其实是英文词组Boston Qualify的缩写,即波士顿马拉松报名门槛。举世闻名的波士顿马拉松因其极为严格的报名门槛,是全世界很多跑步爱好者心中的向往。
除了赞助商和慈善名额,只有达到BQ成绩门槛的跑者才能参加这个殿堂级的马拉松。BQ按照性别年龄划分,比如18-34周岁的需要达到3小时05分(男性)、3小时35分(女性),完成该成绩要在一定时间周期内,几年前跑出的不算。同时,上述的比赛是波马组委会认可的资格赛事,而非资格赛需要组委会额外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