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常处于学习状态。我关注陈大伟教授的公众平台很久。今天,偶然看到了一个链接,直播《课堂内外的教师成长-教师成长关键》。于是,我打开链接,聆听了一场精彩的讲座。笔记本满满记录了16页听课笔记。我发现,很多难题变成了易解的问题。其实,我更愿意从我感悟到的表达我的思考。其实,作为一个教师,最大的挑战是自己的反思性实践。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如果这条路如何能够走好,追寻幸福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能力。
用宁静的心来思考,我意识到,陈老师的讲座有案例,更有真情,有意味。事实上,如果概括归纳一下我的所获,我想,让心灵明亮,让思考再现,让思想交融。
让心灵明亮
听起来十分舒适,为什么如此亲切。因为陈老师用一些电影视频切入,这些电影的片段却是十分的恰到好处。无论是电影《蒙塔丽莎的微笑》,还是用自己课堂的案例,我常常被被代入其中。令我感动的是,仔细品味着案例和故事,我获得启迪。
我是2011年参加工作,刚开始的时候,我也遇到过被家长刁难、甚至是不买账的时候。我记忆最深刻的一次,因为一项作业布置,家长和我发生了矛盾。我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家长的目光只有学生的成绩。那时候,我很头痛。我甚至有过一种想法:曾经,我也有过被家长吓住过的情景。
多年之后,我回头再来看这件事,我要追问自己的问题是:究竟作业如何布置?作业布置如何做到有效?多年之后,我意识到一个问题,后来我的教育过程中,为什么我更重视过程评价,重视及时性评价。因为,我发现了我要尽量把学校的时间利用好了。另外,如果还有家长会有一些意见,我也会给出合理的解答。
事实上,这些麻烦、甚至是痛苦的经历,如果回过来仔细思考,因为刚开始自己很年轻,自己没有经验,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自己没有“因思而改变”。
今天,我再读回忆这段故事,最初的痛苦变成了一种人生的幸福。为什么我这样讲?因为,我把自己所谓的经历看成是一种遭遇,更看成是自己扬鞭奋起的一种动力。我想,每一个教师都会经历一些事情,我要学会从事情中反思自己的行为。
我回忆自己的经历,反思自己的变化。我想要过一种有尊严的生活,因此,我学着陈老师的建议、思考着自己的教育。
我记得,这个假期,我会给学生安排学习内容。期间,有的时候分享一些微课。也有的家长质疑微课的速度太快,或者质疑声音很小。面对这些问题,我常常是理性的,我第一时间和家长说明情况,那时候,我的第一句话也是,“某某某,家长,很抱歉。由于我没有考虑好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孩子们的实际差异。接下来我会改变,希望得到您的理解。”由于真诚的交流,家长有话直言,我也坦诚相见。我们才能相处和谐。
让思考再现
陈大伟:“我们要因为思考而改变。教学过程要通过提供思想转变为促进思想。怎么理解这句话?”
陈大伟教授列举一个例子:“假如周末,郊游一阵子,如果孩子:‘问妈妈这样的问题:妈妈为什么蝴蝶飞舞没有声音?蜜蜂嗡嗡作响。’第一种处理,认为孩子在打扰你。导致孩子哭着离开,不敢再来问你。第二种情况,可能会这样说:“因为翅膀震动很慢,震动慢声音不容易听到。蜜蜂飞舞震动快。震动快容易听到声音。孩子,你明白了吗?”第二种带来问题,养成孩子依赖心理。结果有了问题就问,把我们问烦了。我们可能会说‘以后要学。长大就知道了。’第三种处理:你会提醒她,你去观察一下。蝴蝶和蜜蜂停在花朵上,听到声音了吗?。通过观察和分析,声音可能和运动有关系?拿出一张纸,慢慢地挥动,快速地挥动产生声音。这样就是促进思想。”
我在书桌前,小心翼翼,读着我听的这个故事,我一字一句都写下来,读得很慢。我忽然想到自己也是一个妈妈,孩子也比较小。我时常会被自己的孩子问起类似的问题。我更多情况是按照第二个情况来处理。今天发现了,竟然还有第三种方法。自己觉得如获至宝。
陈教授还把教师发展专业的转变的三个问题:“你为什么教?除了这样教,你还想过怎么教?如果你下次教,你会做出什么样的调整和改变?”写着写着,我觉得自己今后要从这样的三个问题出发,不断去问自己。于是,我在自己的书桌旁的一张纸条上写下这三个问题,并把它贴在一个我能看到的位置,以来提醒我要改变自己。
让思想交融
我听讲座有一个爱好,我一定要写一个自己的感悟。我以为,真正把教师专业发展看成是一种常态。我要对抗自己的惰性。我要写一点自己的想法。
陈大伟教授提到的“反思的对象是经验,目的是获得相对正确的经验。反思的对象是为了经验变得更合理,变得更可靠。很多老师做了很多叙事研究。一个老师写三年反思,但是写了这么多,优秀的并没有如雨后春笋。因为我们只写了经历,而没有写经验,没有获得经验。我们没有完成经验的改造,我们没有实现真正的成长。”
我相信,我自己也属于这样的一类老师。常常是写经验。那么,如何从现在走向未来,我就要把陈教授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观念之中。
读陈教授的文字是一种享受,读陈教授的讲座是一种净化,我愿把共鸣的地方努力变得有温度,让自己保持专业发展的动力。
寻觅
文/罗丽卿
笔落寄幸福,心灵伴月明。
低头寻神韵,觅得教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