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在失去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时,往往会下意识的将失去的原因怪罪到自己身上,或者是与这件事相关的人身上。
《七号房的礼物》里,警察局的局长因为女儿崔智英的意外死亡,将一切都归咎到龙九身上。
身为警察局的局长,本应是伸张正义的一方,却在巨大的悲恸面前,丧失了理智。
从一开始,龙九在礼物店为艺胜争取美少女书包时,局长就因护女心切而对龙九大打出手,不难看出局长对女儿深深的爱和强烈的保护心理。
所以后来,面对女儿的意外死亡,他在痛苦中迷失了。
他不愿意承认自己最爱的人平白无故的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的现实,他想为自己找一个情绪的宣泄口,找个支撑自己活下去的理由,所以他把所有的怨恨、无奈和痛苦,都放到了龙九身上,即使知道龙九不是凶手也要逼他认罪。
如果那天不是你想要美少女书包,我的女儿就不会知道你想要,不知道你想要就不会带你去找卖同款书包的店,而不带你去找店铺那个置孩子摔倒死亡的意外就不会发生。所以一切都是你龙九的错。
但是仔细想想,龙九又有什么错呢?
他身为一个父亲,只是想为女儿买到她想要的美少女书包,他没有伤害任何人,甚至还在局长女儿摔倒以后竭尽全力地进行抢救,不成想却因此被路人误会。
本质上来说,局长女儿的死是一起意外。龙九虽然没有做错任何事,但因为他的出现,才顺着发生了后面一系列的事情。
局长也是一位父亲啊,女儿的突然离世,打破了他原本幸福安宁的生活,让他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从原来的精神焕发变得苍老了许多。
我在煎熬中度日,你龙九虽然在监狱里,却能吃饱喝足睡好;我与女儿阴阳两隔,你却可以和自己心爱的女儿在一起。这是我怎么能够忍受的?我早已丧失了理智。
我爱我的孩子,我不能接受他毫无理由的离开,不能接受这个让生者绝望的事实,所以我将一切都怪罪到另一个与之碰巧相关的人身上。这样做不能给任何人带来救赎,却能给自己一个交待,让自己心里得到一个不成安慰的安慰,即使那是扭曲的。
这是可以被理解的人之常情,却不应该提倡。
02
影片中,还有一位科长,台词不多,内心情感的层次性却很丰富。
在看前面时,我们也许不明白,为什么一开始面对被判了诱拐奸杀幼童罪的龙九,局长的眼睛里总是饱含着愤怒又隐忍的复杂情绪?为什么他能在庆祝与耶稣有关的节目中,一眼就关注到同台演出的小孩子们?
他在为龙九争取活的机会时,与局长之间有一段对话。
“失去过子女吗?”
“已经失去了,被劳教所里的犯人。”
到这,有些东西就明了了。龙九被判处的罪行是诱拐奸杀幼童,拐、奸、杀,这三个字每一个单独拿出来都分量不轻,更何况是同时放在一个幼童身上,这对于一个曾因劳改犯而失去孩子的父亲来说,必定触动了他心底最敏感的那根神经。
所以,他是愤怒的,怒的不仅是龙九,更是这一类人,但也许是时间的积淀以及职业的要求,他又是隐忍的。
一个人失去什么,往往会对什么印象深刻。局长失去了儿子,所以对小孩子格外的敏感。
他对孩子的关注,让他在欢乐的宗教节目中下意识地把注意力放到孩子身上,也让他能在两张照片中迅速发现少了一个孩子。
局长是一位受害者,但他不是本次案件的受害者。所以,当他在火海中被龙九救了以后,他愿意冷静下来去观察,去思考。当他得知龙九是被错判了以后,他也愿意为龙九努力去争取,即使自己可能会丢掉工作也尽力为龙九和女儿创造在一起的机会。
他对艺胜的格外照顾,是一种善良,也是一种补偿。
03
如果说局长和科长是毫无准备的失去,那龙九的失去则有准备的让人心痛。
在影片的设置中,龙九是个智障,但他也是个爸爸,他也许什么都不懂,但他懂,艺胜就是他的全世界。
他只关心,艺胜感冒了怎么办?艺胜还一个人在家呢?有没有谁能帮帮艺胜?艺胜一个人能不能好好走下去?
艺胜是上帝赐予龙九的礼物,不成想,这份礼物也是有期限的。
龙九受到局长的威胁,如果他不承认罪行,局长会让艺胜得到和他女儿一样的结局;只有他承认罪行,才能换来艺胜的平安。
所以即使龙九费劲背完了所有可帮他摆脱罪行的说辞,也未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字。为了艺胜,他的孩子,他愿意去死。
但是,当他真正看到处决死刑的房间时,一下子就瘫软在地了,因为他真正意识到,他要和自己最爱的艺胜永远分开了。
当他听到艺胜焦急而恐慌地喊着“爸爸,爸爸”的时候,他又不顾一切地跑回去,紧紧地抱住艺胜,不停地对周围的人鞠躬,不停地说着:我错了我错了我错了……
曾看到有篇文章对此的解读是,最深的爱,是我愿意为你去死,但我更想为你活下来。
这让人幡然醒悟,我选择死亡,是为了让你活下来,可我若是死了,留你一个人孤单活在世上,我怎么忍心?又怎么放心?
04
父母与子女,除了血浓于水的关系,更在数十年的朝夕相处中,成为了彼此最不可割舍的习惯。习惯这个东西,有多么让人依恋,就有多么可怕。它的魔力在于,它存在时你不以为然,感受不深;失去时方后知后觉,它要在生活中每一个不起眼的影子里提醒着你,你曾拥有过,但那是曾经。
离别是伤感的,永别是痛苦的,但最让人绝望的是,我还没来得及跟你说一声再见,还不曾有人问过你我的意愿,你就独自带着满身的痛苦,从我的世界突然消失了。
《看不见的客人》里,那对年迈的父母,为了抓住杀害自己儿子的凶手,在痛苦中学会了伪装,用智慧一步步化险为夷,最终套出了真凶。
前不久的“江歌案”中,江歌的母亲知道自己唯一的女儿被杀害于日本后,即使悲痛欲绝,也死撑着一口气,竭尽一个母亲的全部力量,想为自己的女儿讨回一个公道。
我知道你我本不该就此永世分离,我知道罪恶之徒仍逍遥法外,所以即使我悲痛到此生难识饭菜的滋味,再难睁眼看一看昼的模样,也要拼尽全力,为你求一份公平,让凶手自食恶果。
05
同一件事,千人千面,万人万象。
面对失去子女的痛苦,有的人延续他人的痛苦来自我缓解,有的人选择寻找爱和善良来自我疗愈,还有的人凭着追逐公平与正义来自我支撑……
总有人能站起来,也总有人永远的倒下了。
不管最终的选择如何,痛苦总是难免的。
愿我们都不曾,也不将体会这种痛苦。
可灾难是一位不速之客,来虽无影,去却有踪,总是让人猝不及防。
既然它来了,再不愿承认也要勇敢面对。
但在它尚未到来之前,趁我们至亲尚在,趁我们还未分离。请好好活着,为了你,也是为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