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个心理现象叫作沾光效应。
沾光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西奥迪尼在1976年用实验证明的实验:他们找了很多大学生来,然后问这些大学生对他们学校球队的看法,实验人员就他们对球队的看法做了访问。实验人员专门选了一个获胜球队所在的学校和一个失败球队所在的学校做访问,访问以后就发现,获胜球队所在学校的受访者,在谈到球队的时候,更多地使用“我们”“我们球队”“我们队”这些词语;而失败球队所在学校的受访者,说的话里更多地使用“他们”这一说法,“他们今天没踢好”“他们今天输了”“他们没有好好训练”……从侧面证明了沾光效应。
所谓沾光效应就是我们更喜欢将自己和能够给我们带来荣耀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在自尊受挫时,沾光效应会更加明显。在进行访问之前,如果问受访者几个很难的智力测验题,这个人自尊就容易受挫,比如问点相对论、量子力学的问题,他可能会觉得自己太惨了,什么都不会。当他自尊受挫后,再进行这个访谈,沾光效应就会变得更加明显。他就会觉得自己特别需要跟一个对自己有利的东西结合在一起。
沾光效应其实也属于印象管理术,有一种印象管理的技术叫自我妨碍。举例,老板让你去完成一个很重要的工作,你觉得这个工作如果完成得不好,自己的形象就毁了。那就告诉老板自己病了好几天,最后是昨天晚上加班写完的这个方案。但对于老板来说,他不在乎这个方案是你加班写的,还是用了一个礼拜慢慢写的,方案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不过,对于完成者来讲,这很重要。这个方案没写好,就是因为是加班写的,自己之前生病了,没法写,内心想想而已,这就是自我形象管理。
实际上,很多人花了大量的时间表演给自己看,做自我形象管理。老板、客户,或者是竞争对手,他们根本不会关心你有没有生病,只是看你的成果,但是我们需要给自己这样的解释。
人会做很多自我设限的行为,而自己却不知道。有的人一辈子生活得平凡、普通,他不是没有任何机会,而是他在任何机会来临的时候,都会首先想到自我形象管理,让自己不要出丑。因为他觉得,万一自己去接受或挑战一项任务,做不好,多没面子啊。还有,跟别人搭讪,跟别人聊天,万一别人拒绝自己,怎么办?这样可就太伤面子了。这就是沾光效应相关的心理学现象。
这种现象在我们身边很普遍,给完成不好任务的人提供了一个借口。
第九个心理现象叫作“蒙面的暴徒,去个体化在反社会行为中的作用”。
我们应该都看过下面这种想象的新闻,一个人在楼上要跳楼,楼底下聚集着很多人,当人群越聚越多的时候,会有人喊“跳吧”,楼底下人少的时候一般没人喊。但是人多了以后,人群中就会有人突然喊“赶紧跳”“到底还跳不跳,我还要去吃饭呢”,然后引起一阵哄笑。
这种做法很残忍,这种做法背后的心理动机就是,当一个人淹没在人群中的时候,他才敢做这样的坏事。因为这时候他的那个自我消失了。在“蒙面”的情况下,我们会出现生理唤醒水平提高的状况,产生匿名感,自我意识降低,还会自动模仿他人的行为。
所以一旦在人群当中迷失,进入游行队伍,或者是蒙面、涂上油彩等,这时候离暴力行为的出现就有可能发生。
我们也曾经看到过罢工游行的场面,一开始是罢工游行,游行的时候突然就会有人开始点火,点了火,有的人一兴奋就可能开始砸商店、烧车,都是这么一步一步发展的。这个叫作蒙面暴徒效应。
这个效应让我想起一个词——慎独,不管在人多时还是独自一人,都要有内心的觉醒,对自己有要求,不能做蒙面人。
第十个心理现象叫作纯粹曝光效应。
比如,一对情侣,男朋友看到的女孩的模样和女孩看自己是不一样的,男人看到的是女孩在现实生活中的脸,女人看到的是自己在镜子里的脸。
实验:他们找来很多对情侣,给这些情侣发了两张照片,分别是情侣中的女孩的镜像照片和真实照片。然后,让这些情侣们挑,各自觉得女朋友哪张照片好看,把自己喜欢的、觉得好看的 照片挑出来。
最后的结果是,绝大多数的男性挑出来的,都是这个女生正面的、真实的照片,而绝大多数女性挑出来的,都是觉得好看的,都是镜像照片。
大家都跟镜子里的那个自己更熟,你天天看到的是镜子里的那个自己,这个叫作纯粹曝光效应。
纯粹曝光效应还有一个特别常见的情境,就是我们在网上看到的爆火的歌曲、爆火的段子、爆火的舞蹈动作……一个东西在大众面前曝光十几到二十几次的时候,是它最热的时候。
但是,如果曝光次数过多,大家对它的评价和热度就会立刻下降。好多所谓的流行音乐,几乎就是一阵儿,就过去了。
热点事件也是如此,被高度地曝光,快速地被人们喜欢,然后快速地被人们忘却。
那什么样的东西被喜好得持续时间会比较久呢?
首先,这个东西本身是好的。然后,它带来的是中性的刺激,这样对它的喜好反而能够持续得更久。
所以大家做什么事不要抢热度,一定要做到是真的好,才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