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与冬天的分界线,只是一场雨。雨后风后,秋天盛装转身,毅然决然,毫不留恋,留下满世界的芳华。黄透了的的银杏叶落了一地,斑斓的樱花树的叶子落了一地,梧桐的叶子也浓妆淡抹的落了一地。都是美,在苍凉的意味之余,如画如诗,似乎人间的色彩和岁月的花香都在此刻被凝结。
“春甸摇芳华,长林萦幽壑”,与芳华相关的字眼,多是关乎春天,其实,哪个季节,都有她的芳华,相比于春天的绚丽、轻盈、柔软,秋天的芳华是厚重的、沉甸甸的,饱含生命的成熟与通透,只需站在深秋的天地之间,那些被定格的色彩、声音还有香味,便如烈烈马车,呼啸而来。
今年的秋季,似乎有点儿长,于是有了尽情拍照的时间。陪儿子上课的地方旁边有个公园,等待的时间里就喜欢顺便去转转。在里面连拍了好几周的银杏树,只不过第一次去虽然带了相机,却忘了电池,等再去时,最喜欢的那棵银杏树的叶子,已经落光了,只不过几天的功夫。
由于在市中心,公园总是很热闹,跳舞的、打拳的、跑步的、摄影的、闲逛的……在秋日的早晨,在和煦的阳光中。这样的画面让心湖微起波澜,他们大都早已走出了年轻人的队列,可是依然活力四射的,享受着悠闲,也享受着他们这个人生阶段的芳华。
每个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芳华”,它不为岁月消蚀,不为命运研磨,不因贫穷压抑,不因富足骄逸,不因追逐淡漠,日久弥新珍藏于内心深处,使人回味无穷。
这段日子在读一位小姑娘的文字,年龄只是我的一半,见解颇深。作为90后,除了在美国知名金融机构工作、还出书、旅行、做主播,用力地生活,用力地精彩。18岁时,只身前往美国在社区大学读书,18个月后转学华盛顿大学,之后一边上学,一边工作,一边笔耕不辍,她用一双手,一对脚,一颗飞速转动的大脑,活得充盈而丰盛。
原本是买给儿子的青春立志书,儿子不屑,倒是成功地感动了我自己。
在谈到“留学无用论”时,有人对她说:“西雅图让我发现了自己喜爱游学,于是后来又找机会去了瑞士一年,虽然没能在那找到工作,但是我相信,哪怕乍看一样,一个了解、争取过其他可能性的人,他内心的世界比‘大家都在这样生活,所以我也只能这样’的人,更加丰盛和广阔,而内心有多广阔,人就有多少潜能。如作者恍然明白的一般:视野对人生的影响,是跨代的。
她写:是要熬好多年辛苦又一无所有的日子,还好辛苦程度和日后的生活主动权基本成正比。
她写:生活的开始,是站住脚,赚钱,并拥有一项能力,让你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会化作积累和资本。
她写:她要的生活是竖穿美国、横穿美国。
于是某个早上在单位散步时,我和同行的伙伴大声说:“等咱有了时间,也来一次横穿中国、竖穿中国的自驾游吧。”算不算还有颗年轻的心?还有梦想,还有激情,有很多很多要做的事以及要实现的愿望。虽不是最好的年龄,却蹦出了最疯狂的想法。
就这样计划着吧,某一年,从大连到西藏;某一年,从大连到广西,横穿中国&竖穿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