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8年,蜀汉诸葛亮率大军伐魏,不久,拢右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皆叛魏降蜀,魏廷为之大震,魏明帝亲赴长安督战,诸葛亮命马谡镇守战略要地街亭,以保护蜀军后路屏障,可马谡在街亭之战中惨败而归,致魏军越过陇山,诸葛亮无奈率蜀军回撤,第一次北伐草草收场,马谡也在狱中病亡(历史上马谡并不是被诸葛亮因罪斩杀的)。
马谡因此留下才能言过其实,不堪大用的形象,如果我们仔细思考当时的战争形式和事实,或许你会知道,马谡在街亭之战中做的选择并没有错。
诸葛亮才能善于治国,不善于统军征战,这也导致了蜀军北伐的战略过于谨慎,也就是求稳,魏延的子午奇谋更是不可能其接受,这在第一次北伐中给蜀军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蜀军北伐消息传来,拢右三郡皆反,可诸葛亮却行军缓慢,没有快速接收,更没有攻占并未投降的郡县,使魏国有相对来说充足的时间派大军救援,这也给马谡守街亭埋下了潜在的威胁。
诸葛亮第一北伐的主要目的是攻占魏国陇山以西的区域,以此为进军中原的基地,造成当时的蜀军主力部队过于分散,因为要去分兵攻占各仍在反抗的城池,眼见魏国援军将近,而作为敌方进军路线咽喉要道的街亭自然成为战争的焦点,魏国大将张颌率领大军直奔街亭,诸葛亮力排众议命马谡率军抢占街亭抵御张颌,虽说马谡不是最理想的人选,小编个人最喜欢的蜀汉后期将领就是魏延,但马谡之才绝对可以当此重任。马谡的任务是阻止张颌军突破陇山一线,支持到蜀军平定拢右诸郡,也就是说马谡是来拖住张颌的。
之后就出现让后世诟病的事了,马谡率军驻守南山,没有遵循诸葛亮山下依水建寨的命令,很多人说马谡太过刚愎自用,又缺乏实战经验,做出了错误决定,导致街亭失守。可是在街亭之前,马谡的才能是得到诸葛亮和蒋琬认可的,尤其在南服孟获的攻心计,稳定了蜀国的大后方,诸葛亮才有能力北伐,马谡在当时绝对是一个合格的战略家,促使马谡做出驻守南山的决定也是符合当时实情的,是无奈中最好的选择。
南山下虽有小城,但城墙残破,马谡所率偏师是无法据此抵御精锐的魏军的,想修建城墙,时间来不及,在马谡到达街亭后不久,张颌亦率军赶到,而在南山山下和魏军硬碰硬,马谡很显然不是张颌的对手,并且魏军是精锐骑兵,自己是轻步兵,兵力上更是不占优势,只能退守南山,他做的就是牵制住张颌,他不能没考虑到饮水问题,只是当时的情况已不容他选择,退守南山,在地形上占据优势。让马谡做出这一决定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当时能后支援自己的蜀军主力很近,马谡的战略是把自己当诱饵,牢牢牵制住张颌,支持蜀军援军到来,他再率军下山夹击张颌,可是诸葛亮忙于平定拢右,没有及时收拢兵力救援街亭,导致在街亭失守后,援军还在路上。马谡的驻兵南山的决定是险中求胜的战略,还是那句话,他是一名战略家,而不是一名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