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今年7月23日,我终于如愿以偿地来到了贵州纳墩,半年的期待与向往在这一刻全然涌现。半年前我就和同学决定要来支教,为的不是别的,只是身为扬州大学“创艺家”团队的一员我想去了解我要帮助的孩子,深入体会我要做的公益,体验留守儿童的身心,更好的为他们的成长尽一份力。
满怀着期待与热情,我来了。我想用我的真心和孩子们去交流,用我的热情去感染他们。虽然是短短的一周时间,但是却给我留下了一段不可磨灭的回忆,你们的一声声老师仍然回荡在耳旁,你们的一张张笑脸依旧浮现在眼前,你们带来的一次次感动永远深藏在内心。
刚来到这里发现这里的生活条件还不错,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当时还在心里有点疑惑,可一次的家访让我为我的想法感到羞耻。看到家徒四壁的学生家,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父母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生活,不远万里外出打工,甚至几年才能和自己的孩子见上一面,家中只留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我看的出来,留守儿童的心里是深深地想念父母的,只是不愿说出来,留给我们的是表面的倔强。所以山区的孩子更加的独立,吃苦。
看着白发苍苍的老人还在下地干活,懂事的孩子已经学会年幼的肩膀帮家中分担重任,我的心中泛起一股酸楚,曾经也是留守儿童的我深深明白他们的内心,他们渴望父母在身边,他们的内心脆弱却只能用坚强来掩盖。我还记得,愿望墙上的一个小朋友的愿望让我眼泛泪光,他写道:"我要帮爷爷扫地"。在只有爷爷奶奶撑起的家里,为了减轻爷爷奶奶的重担,这是他现在这个年纪仅能做的。
在本次支教过程中我的工作主要是进行手工教课。在课堂上我认识了很多小朋友,也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小朋友们的创造力很强,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来制作好玩有趣的手工作品。一个小小纸杯能做出一个机器人的模样,一个纸铅笔盒能做出各色各样的花式。小朋友们也非常喜欢做手工,做手工时的小朋友们是那么的认真,将自己的全身心都放到了创新制作中,我想这就是心理治疗吧,通过手工制作,小朋友们将自己的情感投放到自己的作品中,在制作中找到乐趣、自信和成就感。我也明白了创艺家为什么要以手工制作为寄托来进行公益活动。其实留守孩子们缺少更多的不是物质方面,而是情感方面,他们更缺的是爱,来自父母的爱,老师的爱。他们也期待有人能打开他们的内心,带领他们走进花花世界,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品味世间百态,书写精彩人生。
此次的支教之旅也让我体会到了当地淳朴的民风。阿姨们的舞蹈在汇演上的一个接着一个地向我们表达他们的热情和活力。一曲民族舞蹈让我们受宠若惊——是啊,他们在以情相待。临别前阿姨们主动借穿民族服饰与我们留照纪念。让我感触颇深的是阿姨不厌其烦一点一点认认真真地帮我们把服装穿好,装饰带好,那时我的心里涌起一层层的浪花,原来,她们把我们看的那么重!村民家的一席长桌宴表达了对我们的欢迎和热情,虽是第一次相见,但宛若亲人般的相待。长桌宴,原来你的情谊那么深!
当然,这次的支教我们也有做的不足的地方,还有待改进。衣物捐赠虽然做到了精准捐赠,为孩子们量了尺寸,严格按照需求进行捐赠的,但我们还是在衣物捐赠类型上欠考虑,没有考虑到他们那里的气候和他们的审美标准,出现了毛衣、棉衣、羽绒服没人收到的局面。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有了这次的教训,下次的义务捐赠我们会考虑的更加周到,为山区的人们带去更适合他们的衣服。另外,在教学的类型上我想我们可以更加的丰富课程类型,选择孩子们更加需要和喜欢的课程,为孩子们带来更多的欢声和笑语,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文字:师琪园;摄影:谢斌、杨希;编辑:朱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