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漫漫看剧”,一起品味不同的世态人情。人生如戏,不如漫漫看剧。
文丨心珠漫漫 图源网络
重温了电影《少年的你》。
这是一部以校园霸凌为题材的青春爱情电影。
有位施暴者魏莱,让人印象深刻。魏莱是一位高三学生,一个特别漂亮的小姑娘,父母面前的乖乖女,没想到是天使面孔,魔鬼内心。
魏莱曾经成绩优秀,后来在高考和家庭的压力下,心理变得扭曲,无处发泄,成了施暴者。
同学小蝶受不了她的霸凌,在学校里跳楼自杀。
警察在调查小蝶跳楼原因时,找到了魏莱的母亲,魏莱母亲居然一味袒护自己女儿,还说小蝶跳楼是心理素质差,受不了同学开玩笑。
母亲想尽办法给她洗脱嫌疑,甚至让魏莱觉得,自己真的没错,就是有错也能用钱解决了,以至于魏莱于变本加厉。
小蝶之后,魏莱又把目标锁定为身亡的小蝶盖上衣服的陈念身上。群殴、剪头发、拍裸照…
魏莱掐灭了别人的未来,自己最后也没了未来。
如果魏莱犯错的第一时间,父母给她正确的是非观,让她意识到是自己的错,料来也不会有后来的悲剧。
小蝶死后,魏莱之所以还能那么有恃无恐,关键还是有父母给她兜底,让她无所畏惧,在邪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有时候,毁掉一个孩子,就是从这样的袒护,这样的兜底开始的。
01
《知否》中的康姨母,就是这样一个被父母兜底毁掉的孩子。
康姨母是家里的嫡长女,有个配享太庙父亲,从小生活条件优渥,父母对她也是娇惯。
康姨母本身性格就自私些,故事里交代,兄弟姐妹家人要是有一点不顺她的意,她就怀恨在心打击报复。
而她的母亲,王老太太,一则本身性格跋扈,二则太过宠爱这个女儿,在她的认知里,她女儿不管做什么,都是不该受罚的。
从明兰的嘴里可以得知,康姨母手上有太多人命官司:
“五年前药死一个,二年前抬出去一个,一年前寻衅打死一个……”
康姨母手上的数条人命,都是有王老太太一家给兜底,这才一次次的,让康姨母免于惩戒。
有王老太太这种不问是非的兜底,康姨母非但不知收敛,反而做事更是有恃无恐。
康姨母夫妻感情不和,丈夫妾氏很多。康姨母就迫害家里的妾氏和子女,跑到盛家对王大娘子各种挑唆,还去顾府跟明兰婆母交好,准备拿下明兰。
终于在她教唆妹妹王大娘子对盛老太太下毒后,被明兰给逮住了。饶是这样,王老太太还是各种唇枪舌战,道德绑架,以期为自己的女儿开脱。
康姨母再次作恶(刺杀明兰)被杀时,王老太太竟然不惜以家族的命运为赌注,铤而走险,去为这个女儿“讨回公道”。
最后,王老太太谋划失败,儿子被流放,整个家族覆灭。
康姨母乃至整个家族的毁灭,都是源自王老太太的娇惯。俗话说 “惯子如杀子”。
如果不是王老太太一次次的放任,一次次的兜底,康姨母也不会在邪恶的路上越陷越深。虽然王家儿子不成材,但还算平稳,不至于让家族覆亡。
02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话在《知否》中出现了无数次,而这个计,不只是完全的为他的所作所为“兜底”,而是要教导他,从小时候,一个小规则,一件小事开始。
看过一个“撒尿男孩罚扫电梯”网络报道,陕西咸阳一个调皮的小男孩儿在电梯里小便,后来被保洁人员查监控发现,联系了孩子的父母。
孩子父母的了解了情况之后,首先是严肃批评教育了孩子,让他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
然后孩子把孩子写的检查发到物业群,给大家道歉,最后是在父亲的监督下,打扫电梯一个月。
大家都对这样教育方式表示赞赏,我可以疼你爱你,但是不能纵容你。毕竟如果小事儿不注意,最终可能会酿成大祸。
我老家邻村的一个小孩,小时候父亲怕他胆小,总是告诉他不要怕,就是打架也不怕,使劲打就是了,打破头父亲给他去看。
这孩子也就有恃无恐了,经常三天两头的跟人家打架,周围几个村里人都厌恶他。
这小孩长大了,学习成绩也不好,整天跟小痞子混在一起,父亲也管不了他了。
最后在一次贩卖水果的时,跟人家抢摊位打架,一刀子把人捅了,最后只能在牢狱里度过了。
本性挺好的一个孩子,就这样变坏,罪魁祸首还是父亲一次次的“兜着”!
03
养育孩子是一段艰难的修行之旅,为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不止要付出宠爱,更要做好约束。
一、给他一个界限
任何事情都是要有规则的,必须让孩子懂得规则,有个界限,这样他才不会犯错。
一位教国画的老师上课时说,允许你自由发挥,但是你必须在一个限制里,否则也就无法无天了。
养育一个孩子并非易事。与其不断的在背后给孩子“兜着”,倒不如先教会孩子该如何做人。
二、正视孩子的错误
孩子有错,首先做的不是袒护,而是正是孩子的错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虽然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乖”,但是当他犯错时,也得认识到他的不乖。只有家长正视到孩子的不乖,才能帮他改正。
三、跟着孩子一起承担
孩子做错了,要跟着孩子一起承担,不是一味责骂。陪他一起承担,这样孩子会在惩戒与爱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愿每个孩子都能被正确引导,健康成长。
作者介绍:
心珠漫漫:宝妈,努力摆脱油腻的80后老阿姨,读书、看剧、写字,是为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