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完罗新璋译本,又是一顿唏嘘,看来看去,感觉美和圆满总是相克的,肉身总想追求圆满,灵魂却总是倾向超脱,多么讽刺。故事中人物的悲剧何不是多种人生的悲剧,但又教人警醒。好作品总是能让读者从自己的日常烦恼中跳脱出来,观望和思索另一个灵魂和相关灵魂的执着与挣扎,顺便也观望自己的内心,审视自己的人生。一瞬就联想到盖茨比,于连和盖茨比有相似之处,都是出生极低,极度理想主义,崇尚给生命以意义。极强的意志和极好的运气使他们都在某种程度接近了自己的梦想,但盖茨比似乎更加主动,于连则相对被动,也似乎更理性冷血,有点被命运推着走的感觉了。都是折腾,最强度的折腾,结局类似,但都无悔,英雄主义,于连还多了点机缘和悟性,看透了一些东西之后的无悔。尽管一生汲汲于名利,靠着天赋,执着和运气离辉煌的锦绣前程近在咫尺,忽然就那么摔下来,似乎白瞎了那么多周旋于不待见自己的高级浮华圈的奋力攀爬的力气和血泪,超越阶级的梦想瞬间灰飞烟灭。多么像大多数上进的人的一生,拼尽全力,坚守原则,抛弃多愁善感的“阻碍进步”的感性,执着向上或追求远方的绿灯,有得选吗?没有,世情如此。最后成功的高处不胜寒,失败的或自怨自艾或看破无常,最终找到心之安宁,比如于连最后在监狱中才发现所谓的“本心”。金钱财富权力名利一直都是古往今来的成功标准,也是奋力追求的目标,当所谓的成功变成普世的政治正确,意义难得找到,懒得思考而去直接欲望大众的欲望就成为了大多数的选择,偶尔午夜梦回,一声长叹。于连这么有慧根的一个人,普通的人性和欲望都体会过了,最后也是无悔。他的经历确实具有典型性,游戏规则哪里都一样,想变成高级玩家确实需要非常好的天赋和心理素质,努力以及运气。结局又让人想起那句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摔过跟头才会了悟,这个悟都是古今中外都相通的,感觉都有点佛家的意思,透过无常看到生命本身。经典作品的最后大都看破世事,升华到哲学层面来,或许这就叫做所谓的大家格局吧。
读《红与黑》有感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