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许久不见的朋友给我打电话,想约着见个面。他在一家大型企业工作,每天朝九晚五,周末就带着家人到近郊玩一天,如果给他贴一个标签的话,就是规律和稳定。看得出,他极为满足当前的状态。
我们约在一家茶馆见面,我们很久没见,一见到他,见他好像衰老了许多。稍一寒暄,他迫不急待地说到了自己当前的状况。
他所在的行业目前面临转型,而他所在的企业在转型中日益衰落,不光未看到曙光,还有时时被甩出局的危险。在企业中的他,顿感危机四伏,他也终于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工作了这许多年,虽然也具备了一定工作技能,但却未有一项拿出手的本事,让他可以在市场中能代价而估。一想到这,背后就泛起一阵阵凉意。
“你工作了这么多年,就没有一项拿得处手的可以在市场上竞争的技能吗?”我觉得他有些夸张,两位数的工作经历,怎么可能连一点竞争力也没有。按照一万个小时理论,就算一个毫无经验的小白也能成长成专家了。
他苦笑,“这十多年我都是在虚度了。”这期间他换了许多岗位,也有机会在核心部门工作,但每到一个岗位,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只要不犯错就行,所以也未投入过多的心力,任何工作都浮于表面,也没有找到一项喜欢或擅长的深入研究。他不迟到,但也不早到;他不早退,但也不加班。他人缘好,因为他是好好先生,他不反对任何事,也不坚持任何事。他对自己要求不高,凡事适可而止。就这样他在这个企业呆了十多年,没有混得风声水起,也没有落魄不堪。他以为他应该能干到退休。
没想到的是,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行业发展瞬息万变,他没有逃离企业,却有可能被企业甩出抛弃。直到这一刻,他才感到危机重重。
“古话说,没有远虑必有近忧,这不应验在我身上了。”他轻轻叹了一口气。
我不知他还记不记得,多年前,我曾给他建议,那时他也算意气风发,刚刚升了职。建议他把英文重新拾起来,他在学校英文一直不错,他所在的行业会许多对外交流的机会,像他既有经验又有英文长项,应该极受欢迎。
毕业多年,再去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他那时是买了书,好像没看两章,就束之高阁了。再问他,直说老了,记忆力不行了。这好像除了升级试,毕业后唯一一次拿起书本,却半途而废。
而这次,他主动提起这件事。他说一个同事凭着英语强项跳槽到一家500强公司,成功脱离目前的困境。“如果当初我一直学下去,也不至于像今天这样彷徨无措了。”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同事。刚毕业那会,我们都像刚出笼的鸟儿使劲玩,只有一个同学热衷于考证,我们都笑她,甚至还引发了考证到底有没有用的大讨论。她那会被安排在财务部工作,上学我们只学了一点财物知识,根本无法从事专门的财为工作,她在那只干些跑腿的活。她决定要考注册会计证,当时这个证通过率非常低,再加上本身不是学这个专业,更是难上加难了。冬天我去找她,家里没有暖气,她穿着厚棉袄窝在一个角落里看书。几年后这个证竟然被她考出来了。
后来一家航空公司招聘,要求硕士学历,或者持有注册会计证,她刚好符合条件之一,顺利被录取。我在写篇文章的这刻,她正准备去帕劳旅行。
只有付出的努力可能在某一时刻等着回报你。没有付出,就没有机会。
不管在职场还是个人生活,我们有时都爱用“如果…就”的句型。如果当初怎样,就会怎样。当初没有做的事,没有付出的努力,如果也仅是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