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孽缘,以这样血肉模糊的结局收场。也许我们应该关注的不仅仅是天才的陨落,而是家庭暴力,是家有精神疾患病人(不论是隐性还是显性)时,该如何有效阻止惨剧的发生。
最近几天,又有人提起顾城和他的妻子谢烨的往事。
顾城是80、90年代有名的朦胧诗人,与舒婷、北岛等人齐名,而他最轰动的是,在20多年前,在新西兰的一个岛上他和妻子谢烨的家里,拿斧头砍死了谢烨,然后上吊自杀。
这般惨烈,让人唏嘘。
当时悼念的文章铺天盖地,几乎都是惋惜顾城的,痛惜一个天才诗人的陨落。我却只在片言只语中,看见谢烨的母亲说:谁来关注谢烨的惨死?
或许诗人的精神世界异于常人,普希金为了妻子,与情敌决斗,死于枪下;海子为追求灵魂的皈依,卧轨而亡。
但诗人的肉身还是需要生活在这现实的世界里。
据有限的资料说,顾城是一个生活上的“巨婴”,他完全离不开谢烨。
他不会打字,不会开车,不会英文,而且拒绝学习。一个诗人,干文字活的,在现代,不会打字,所以他十多年里的诗稿都是谢烨整理打印发表,谢烨本来也是一个诗人,还写散文,写小说,只是和顾城结婚之后,自己的这些放下了,全围着顾城转了。他们1988年到了新西兰一个岛上生活,在一个地广人稀的英语国家,不会开车不会英语,是什么状况?
如此这般依赖妻子,应该对妻子很专一吧?
却也不是那么一回事,他们在岛上的生活有点匪夷所思,顾城有个粉丝叫李英,追到了岛上,成了顾城的情人,而且和他们夫妻住在一起,顾城便享齐人之福。
谢烨竟能接受这样的状况。
而顾城对谢烨有着极强的控制欲,不想和别人分享她,哪怕是自己的儿子。
谢烨和顾城的孩子小木耳出生后,分摊了谢烨对顾城的关注,顾城对此极为不满,经常无缘无故对孩子动手,谢烨无奈之下只能把孩子送到一个当地人家里寄养。
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有异于常人,也过得一地鸡毛。谢烨不被允许出去上班,出去学习,只能整天围着顾城。后来也许经济也出现了极大的问题,据说35岁的谢烨已经面容憔悴,头发灰白,而她年轻时是很漂亮的。
后来情人李英走了。而妻子谢烨却走不了。
有了婚姻,有了孩子的女人就多了牵绊。
后来在家庭暴力下,谢烨意识到了危险,她曾被踢下楼梯,曾被勒脖差点死去。当她下定决心结束这段婚姻的时候,危险就真的到来了。
一个女孩,为她的爱情,为她的婚姻付出了一切,最后被她自己选定的白马王子挥起利斧一阵乱砍,倒在血泊中,命丧异乡。
不知为何,在顾城他们出事之前,我应该是读过他的诗的,但就是没记住他写了什么,而同时的舒婷,北岛等诗人我却能记住他们的代表作。
而一般看到某个作者去世之后,感概一下之后,总是最直接的就是搜寻他们的作品开始阅读。
而顾城之死,却因为同时还有个谢烨,让我根本不想去读他的诗。
我觉得诗应该有爱,有宽容,有舍,有柔性的光辉,而写诗的人也应该具备这些特质,两者应该相辅相成。如果缺少了,那不读也罢。
没有读到你的诗,很多人生活并没有什么缺憾,但没有了谢烨,小木耳没有了母亲,谢烨的母亲失去了女儿。
人们也许过多关注了天才奇特的标签,而忽略了心理病态的成分。
凡事总有个度。
如果天才就可以如此自私到变态,那就做你的天才好了,成立什么家庭?就那么残忍的用婚姻的绳索把一个女孩绑了起来。当然也不排除谢烨那时被他的诗迷得神魂颠倒,一定要和他在一起也不一定,便也由此承当了惨重的代价。
一段孽缘,以这样血肉模糊的结局收场。
也许我们应该关注的不仅仅是天才的陨落,而是家庭暴力,是家有精神疾患病人(不论是隐性还是显性)时,该如何有效阻止惨剧的发生。
20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