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知乎阅读领域意见领袖陈章鱼经常念叨「人丑就该多读书」,他总结了一套「功利性读书」法,包含三个要素:「目标」、「阅读」和「行动」。
首先是明确的「目标」。读书时带有目的性好像过于世俗和功利,还会破坏阅读的兴趣,但实际上,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总是带有目的的,掌握知识、查询资料或仅仅是打发时间,这些都是读书目的。一个明确的目标,可以为你的阅读提供方向,让你在读书时更有动力,还能帮助你确定读书是否是你目前最佳的选择。
其次才是「阅读」。「阅读」也就是我们平时所理解的读书,但在「功利性读书」里面反而不是最重要的要素,关于实用的阅读方法,已经谈过很多,这里就不展开了。
第三个,也是最关键的一个要素,是可操作的「行动」。「功利性读书」是为了达成你的目标,但单靠阅读是无法达成目标的,就像无法单靠吃牛肉吃出六块腹肌一样,这中间缺失的也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一步,是行动。行动之所以至关重要,是它可以在你阅读时促进你进行更多思考,可以检验你的阅读效果,最重要的是,只有通过行动你才能达成你的目标。
感:
感觉这是对「功利性读书」的极佳诠释了。把「行动」纳入读书范畴,这让我有些意外,同时也有些恍然,阅读只是达成你的目标的其中一步,想要真正达成目标,还是需要付诸行动。
思:
回顾我总结的「五度阅读」,第一个维度是「定位阅读」,其实就是「功利性读书」的第一个要素:明确的「目标」。
第二个维度「检索阅读」,是如何找书,剩下的三个维度是「快速阅读」、「深度阅读」和「主题阅读」,这些都是第二个要素:「阅读」。
但我忽略了对于目标来说至关重要的部分:「行动」。阅读如果只局限于读书本身,收获是不大的,唯有行动才能实现目标。
如果你的目标是掌握写小说的技巧,你的行动可以是写一部短篇小说,如果你的目标只是掌握某个主题的知识,你的行动可以是写一篇关于这个主题的文章,或者写读书笔记,以纯粹掌握知识为目标的阅读,「输出」就是最好的检验你的阅读效果的行动,比如输出1000张关于这个主题的读书卡片。
行:
「功利性读书」适用于想要通过读书来解决某些切实问题的人,开始「功利性读书」,你必须问自己三个问题:
1、我希望通过读书得到什么?
2、我要阅读哪些书?
3、读完这些书后,我要做什么?
这是我在「写作系统特训营」挑战日更1000天的第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