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学生朗诵比赛,听说很精彩,我苦于整个下午的语文课,无法脱身,以至无法一睹这场视听盛宴。
晚饭过后,我想从侧面了解一些此次比赛的情况,于是我微笑面对女儿,明知故问起来:“这次朗诵比赛,你们班得奖了吗?”女儿作为此次活动的亲历者,参与者,听后顿时来了精神,摇头晃脑说:“我们六(2)班,第二个出场,拿了个二等奖,真是将二进行到底啊!”说完,我也被她那神态、语气逗笑了。
我接着又问:“你认为我班六(3)班的选手表现怎么样?” “我认为她们表现很不错。” “那她们为什么没有获奖?”女儿停顿片刻后说:“我认为你让李嘉仪弹什么钢琴啦,她作为主角朗诵时间太少了,甚至没有。周爱巧朗诵时,因为没有话筒,声音又太小。整个诗歌内容也太短了,评委没缓过神来,朗诵就结束了。”我暗自庆幸:想不到这小家伙分析问题一套一套的。
我继续刨根问底:“那你认为我们六(3)班输得理所当然?” “那也未必。”女儿立刻反驳说,“我认为有些班得奖了,还没有你们班表现好,或差距只在毫厘之间,但评委可不这么认为。你懂的。”女儿此话一出,我心头微微一震,小小年纪竟然有这般想法,多么“痛”的领悟!
见话题有些跑偏,我立马刹车,话锋一转:“这次比赛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女儿眨眨眼睛说:“是那些不苟言笑的家长评委,他们有些人不说话,不鼓掌,给我们的压力好大哟!”我有些愕然了,我们的家长,既是评委,更是观众,是不屑还是不满,是无趣还是无知,会如此冷血?我只好装着无奈地说:“也许,他们被你们的惊艳表现惊呆了。”凝重的气氛立刻舒缓了许多。
我又笑问道:“你们朗诵完毕后,你觉得你们班有戏吗?”女儿立马接过话茬,眉飞色舞起来:“那是自然,我们表演结束后,校长都情不自禁地鼓掌了。” “那,校长还为哪个班鼓过掌吗?” “没有,真没有。”唉,想不到还是个会察言观色的主,怪不得她班主任孙老师总说她是个“小精怪。”
“此次比赛,那位选手的表现最让你佩服?”我趁热打铁又抛出话题。女儿不假思索回答:“是五(5)班的李娜,她声音甜美,情感丰富,她还是李嘉仪的徒弟呢。可惜万老师还没让我收徒弟呢!” “这就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优秀了,自然会有人拜你为师。”我趁机因势利导。女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此时女儿的童心开始泛滥,撒娇地说:“老爸,我得奖了,打算怎么犒劳犒劳我,要不带我吃炸鸡?”我欣然答应,毕竟女儿很少向我提要求。
和女儿的谈话已结束,但我的思绪还在涌动。学校举行这样的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涨。此举不但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丰富了他们的写作素材,而且对他们的活动组织能力,自信心的提升,舞台的驾驭能力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然而我们学校作为主办方为什么不能将活动准备得更充分些呢?为什么还要让学生自带装备呢?学校购置几个耳麦就能分分钟解决的事,为什么要给孩子留下因为我们组织不力,而带来的遗憾呢?评委老师为什么不采取低,中,高年级段交叉评分,避免评委自己给自己班评分的尴尬呢?这样至少不会给孩子造成被“潜规则”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