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跟他摊牌了,我真的这么做了。朋友说既然已经知道答案了,就不要这么卑微地去当面说出来。但是对我来说,明明知道自己喜欢他,忍住不说,自己默默的,留着回忆和遗憾,这样才是卑微吧。而且不得到直接的信号,我是没办法死心的。就是这么的不撞南墙不回头。
朋友说,何苦这么做,我没办法欺骗自己,继续假装什么都没有和他做朋友。既然他肯定是知晓的了,我就必须摊牌,而不是配合演戏,我的骄傲只能让我做到这里。
时隔上一次主动喜欢别人,也是很多年了。那时候还小,但长大好几岁了,想要更勇敢一点了。终于说出来了,结局几乎都在意料之中。本来以为说完会很有解脱的感觉,但并没有,只是隐痛和疲惫。感觉那么几句话耗费了太多力气。感觉连朋友都不会做了,真的喜欢了,是没办法做回朋友的。
第一次有这样的经历,其实真的不想公之于众。但可能很多年后,回忆起来,这只会是一段让我嘴角上扬的小插曲吧。虽然很尴尬,也不是什么浪漫的结局,但毕竟没有任何丑恶的东西,从头到尾。朋友说,年龄越大,这样的心动会越少。可能是吧,但至少这次的经历,会让我更加珍惜未来遇到的心动和被心动,更加珍惜合拍的人和感情。
真的很疲惫,但只能硬着头皮写下去。并不想成为一个多有故事的人啊,希望时光对我仁慈一些吧。
最近在看《怎样讲好一个故事》,里面提到找选题的方法,即所谓的“七个聪明的问题”。其实老师上课的时候也有把这一部分打印出来给我们,但现在读一遍中文版又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1. 什么是时下最持久的议题?什么才是具有普适性的主题? 想起来在香港读书的时候,去端传媒听张洁平主编讲座,问她端传媒选人有什么条件?张洁平说,会看他最近关注的议题,主要是一些趋势性或者普适性的议题。我现在需要思考和关注的是,金融领域有哪些普适性的议题?或者圈子里的人士时下最关注的问题。毕竟财经新闻的意义主要在于挖掘价值,价值的衡量标准之一就是人们的关注度吧。需要马克的一点时,有机会的话问业内人士,在金融行业,他们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2. 有没有别人跟新闻主角过一样的日子? 这让我想起来老编辑说如何写新媒体爆款的讲座,其中有一点就是找到自己的读者群,找到你和他们共同的挣扎。
3. 这个新闻是不是讲出了什么道理?另外,反面是不是也有故事?
4. 什么地方值得深挖?什么地方需要把镜头推进给特写?还有什么地方仍然成迷?
5. 有什么是模棱两可的? 记者的职业责任之一就是解答,不要让读者在读的时候产生疑惑。老师上课的时候也讲到过。
6. 还有什么未被讲出来出的背景和故事吗? 打开自己的好奇心,不要浅尝辄止。
7. 一个故事的结尾会不会是另一个故事的开端?
写作可以让人变得坚强,本来还很无力和感伤的我,越写越有精神,感伤也好了一大半。
现在只想对自己说这句话:“傻女,听我说,现在立刻回家,洗个热水澡,明早起来,满街都有男人,个个都比豹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