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
【学】
生来就知道的人是最上等的;通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才学习的人又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
【习】
这是从学习层面将人分成的四个层次,分别为: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困而不学。
你处于哪个层次呢?
生而知之,基本不存在。那些被认为生而知之的人,都是因为其以前博学好学的原因。
学而知之,指学了才知道,分主动型学习和被动型学习。主动型学习效果是最好的,是为了求知而学,往往能乐在其中。而严格意义上来说,学校里的学习属于被动型学习,为什么呢?因为学校的学习大都为了考试,还有家庭给到的压力,是不得不学。这种奔着另一种目的而不是学习本身而去的被动学习,也是导致我们走出校园后基本把所学忘光的一大原因。当然,如果通过改变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变成主动型学习,那学习便是很快乐的事。
困而学之,完全属于被动型学习。生活里遇到困难才去学,工作上遇到瓶颈才去学,感觉自己才华有限无法走向更高层次的人生才去学等等都属于困而学之,这同样也是因为什么目的而进行的学习,并非纯粹为了学,难以乐在其中。
困而不学,这是最下等的了。明明遇到问题可却静不下心去学习而增长自己的知识或技能,明明知道自己才华和能力有限可却不安排时间学习。
人的眼界和格局,要么通过阅历,要么通过学习获得,可大多数人都没有那么丰富的阅历,所以学习适合大多数人。
每一个能安排时间学习的人都是幸运的,因为学习能最快地发现人生里存在的问题。虽然发现问题之后我们未必能一一解决,但如果不学习 ,我们就会连人生有些什么问题都不知道。
更多千年智慧欢迎关注“一日一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