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极端的观点很刺激,也很吸引人,但往往是错误的;对于学习亦是如此,虽然没有快乐的学习,但也未必要痛苦的去学。本文提供了四个耐心辅导孩子写作业的办法(文末),供各位家长参考。
有人说,不存在快乐学习。
哪有辅导孩子写作业不上火的家长?又哪有自觉学习的孩子?
但,成绩突出的孩子又往往是学习最自觉地孩子,那么辛苦却又那么自觉,他们不快乐吗?!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坚持看似痛苦的事情,就在于这种坚持是出于自己的意志在忙碌,是因为他感受到了其中的快乐。
-01-幸福的生活、快乐的学习
因此,快乐学习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就如同我们所说的,要幸福的活着。
但每天周而复始、辛辛苦苦的生活能够幸福吗?早起挤地铁,上班各种忙,中午凑合吃,下班再挤回去。周末更是各种忙——辅导作业、课外班、打扫卫生......落不得一刻的休息。
哪来的幸福!?
但,你能说追求幸福的生活就没有意义吗?
显然不能。
我们更可能想说的是,我一直想过上幸福的生活。
可问题是,假如我们一直循着现有的生活轨迹走下去,我们能寻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吗?
不能!
我们只会像头蒙着眼的驴,只知无休无止的低头拉磨,只知没日没夜的重复着同样的圆。
跳不出那个圈就看不到自己的不同,我们必然要去做生活的选择。
我们会偶尔放松一下,会刻意改变一下自己的轨迹,在随心所欲间体会一下幸福的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一直走在麻木的生活道路上。
孩子的学习同样如此。
所谓的快乐学习,是我们所期望的一种良性循环,是孩子通过不断的努力后进入的一种绝佳状态,是因为他背会了一篇课文,作对了几道难题,是知识的获取给予了孩子正向的反馈。
快乐学习同样是一种选择,选择快乐的去学习。
快乐学习,我们把它分解为两层意思。一是孩子的快乐,一是家长的快乐。
学习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刚开始必然是痛苦的,父母的陪伴是为了减轻孩子的痛苦,帮他顺利的度过这段艰辛的时光。
但,现实的情况是,父母常常要比孩子痛苦。
不要说帮孩子了,在父母的陪伴下,孩子常常感受到更大的负担,承受双重的痛苦——学习的痛苦、父母的压力所带来的痛苦。最终表现的更加痛苦。
我们期望的是,通过我们的陪伴,孩子能够最终获得学习上的快乐。
最直接的办法是削减自己的痛苦,正视孩子的痛苦,但不要急。
-02-父母自己先不要急
相信每个陪伴孩子学习的父母,都是心塞的。
最大矛盾在于:本来着急的应该是孩子,但我们却更着急。
有趣的现象是:我们越是着急,他们愈是淡定、愈是更慢,直到我们压抑的情绪被点燃。
事情就这样不断的重复着,找不到有效的办法,我们也被困在了其中:孩子哭,家长怒!
为此,我们需要做出选择,有必要转变一下思路:事情是谁的,就该谁着急。
我们可以让自己慢下来,甚至比孩子都慢,这时你再看看他急不急。一次不行两次,为了寻找更多的可能,我们总是要试一试。
譬如,送孩子上学,你越是着急,孩子越是慢。假如,你比孩子都慢呢?
也许有些家长会说:“我慢,他只会更慢!”。
但我们可以用点套路啊!比如说我们表现的不是故意慢,只是由于不小心“ 崴 ”了脚,肚子有点“ 疼 ”……也许孩子就该催促我们了。
-03-自我觉知之路
问题是,辅导作业这种事,不是说不着急就能不着急的,温柔的“演出”总是有难度。
为此,我们为各位家长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办法,供各位参考。
(1)觉知自己的情绪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在生气时,怒气就已经消失了多半。
我们这里强调情绪的自然流动——我感觉到我在生气,但不去压制它——反复提醒自己不要生气、不要生气。
至于这其中的原因,我花了很久才搞明白:当情绪在体内无法自然流动时,就会出现内耗,就会非常累,就会想办法借由外部的客体进行宣泄,排解掉这份累;而情绪的自然流动就是为了避免内耗,避免更大的情绪反弹。
但面对孩子的不断“挑衅”,光觉知还不足以控制住自己的怒火,常常需要下面这一步的配合。
(2)感知孩子的现象场
现象场是美国人文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现象场就是一个人的体验和时空等环境因素的结合。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需要进入他的现象场,才能体验到他的体验。
光说概念太抽象,我们举一个例子(源自《武志红的心理学课》):
一个两岁多的小孩,总是非常贪吃,每次像吃不够似得没完没了。进入孩子现象场的办法是:
找到关键细节:孩子吃东西狼吞虎咽;
标定这个事件所在的时空:晚上,在餐桌前;
进入孩子的现象场:成为他的样子,体验他的体验。
经过这些步骤,孩子的父亲终于理解了孩子贪吃的原因——频繁的搬家让孩子没有安全感。
当父亲理解了孩子后,孩子的贪吃现象便消失了。
当我们无法理解孩子的某些行为时,可以试着进入他的现象场:闭上眼睛,想象着眼前的孩子,几分钟后便还你一个理解,值得我们一试。
当我们理解了孩子时,孩子便会还你一个理解!
(3)温柔而坚定
发现孩子的问题时,就要去表达,表达的原则是:温柔而坚定。
我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不是因为对你有敌意,只是针对当下做作业这件事,而又因为我没有敌意,所以我必然是温柔的表达。
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教导一定要避免不断重复,那样是不坚定的表现,只会削弱自己的权威;温柔是因为你内心没有敌意,建立在真正理解孩子的基础上。
如何做到真正的没有敌意,就要按照我们前面提到的两个方法:觉知自己的情绪,感知孩子的现象场。
(4)允许孩子出各种差错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他们有犯错的权利,犯错也是认识自我的一个机会。
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便不会因为孩子偶尔的出错而去苛责他。
上面罗里吧嗦的说了一些理论,比较晦涩,下面讲一个实例:
壮壮现在一年级,最害怕听写和阅读。
我在辅导他作业时,情绪常常会莫名的涌动。
但当我觉知到自己的愤怒时,便能坦然面对壮壮的各种小动作——抠手、咬笔、把所有的铅笔都削了……我就能专注于自己手里的书,而不是去指责孩子。
当我进入到壮壮的现象场,体会到他的体会时,就能感受到,这么多相似的字写起来有多难——钢、刚、岗、冈、纲……这么多生词的诗背起来有多痛苦。我就能理解他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有趴在床上,一会儿又伤心的流泪……这都是需要帮助的表现。
理解后便不会指责他,而是去和他共同战胜困难。
当我温柔而坚定的表达,并不做过多的解释时,孩子也便明白了事情的重要性,并能积极应对。
最后,我想补充的是,文中提到的前三条建议,不是一蹴而就的办法,需要反复的练习,慢慢的感知。我们为各位家长提供了一个思路,具体的细节,还需要大家在实践中慢慢体会,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