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志强/文
我们在写教案时,经常会出现一个重要的术语:教学过程。其实教学过程就是教学流程,我更喜欢用教学流程这个词语来表达,因为我觉得它表达的更准确,更有深意,前者只强调了经历,后者则出现了流畅的意味,不仅仅是一个过程,而是一个流畅的过程,是自然的,是顺畅的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是水到渠成的。这就暗示给我们教学的过程要有更高的要求与标准。
王荣生教授曾说过,"流程" 是课堂教学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是根据学生的学情导向一节课的终点,表现为课堂的生态就是学生随着老师走。语文课堂教学的流程是预设的,目标、方向、关节点都是精心设计的,但一定不是僵硬的,应依势而动,依学情而变化,为教学内容的即时生成留下广阔空间。课堂教学的流程应有永恒的灵性与活性,依势而变,时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刻刻流露着师者的教育思想与主张,虽灵动变化,但方向明确,殊途同归,虽蜿蜒曲折,却润泽学生的心灵。
而我们现实中的教学流程,若低价的旅游团一般,目的很大,很引人,而实际上只领着、催着"游客"快速赶向另一个"景点",并且还不停的看着时间,因为他要卡点赶时间,结果游客们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般地看了个皮毛,看了个热闹,累了个半死,算是到此一游了。
这和我们现实中的部分语文课多么相似,教学目标大而虚,教学环节形式花哨,总喜欢用排比句或对偶句等来修饰,追求一种完美的形式美,其实往往是形式的美,掩盖了教学内容选择的问题,也就是形式掩盖了内容,没有了内容要那些花里胡哨的外衣又有何用呢?内容永远要比形式重要。
内容的设计要合理,要有层次,要有灵动性,流程要像水一样,慢慢的流,要等这块土地,喝饱了,才流向下一块儿土地,而不是为了赶时间,只弄个半干不湿,半懂不懂,稀里糊涂,就急匆匆地赶往下一站。
所以,旅游的景点不要太多,太大,教学目标的设置也不要太多太大。一课一得,一个目标能完全完成就已经很不错了。当然,不必担心只完成一个教学目标是不是太少了,放心,很多上课时不经意的插曲,就会有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收获,语文教学毕竟是个慢功夫,慢工出细活,是万万急不得的,这忽然让我想到了吴越王写给妻子的那句话:"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越王虽想念妻子,希望他早点归来,但他深爱自己的妻子,站在妻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让它慢慢的赏花,慢慢的走路。我们的学生又何尝不像是那位远在天边的妻子,如果我们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请让我们也对他们说一声:陌上花开,可缓缓学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