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都可以选择心态,身而为人的好处吧!宝贝和她爸爸一起回老家其实还不到半个月,感觉上已经过了很久很久了。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感觉,人一旦转换环境和身边的人不同,感觉是非常非常不一样的。但是会有滞后反应,并不能立马转换过来。身体已经在这里了,可是头脑和感觉还依然停留在那里。但只是滞后,并非一直停滞,好神奇的生命机制啊!
这一个月也是神奇的时间点,家里的弟弟们都结婚,于是宝贝和她爸爸回了那边老家,我回了这边老家。
所以讲中国就是这样的人情社会呢,每次这样有办事的,亲朋好友必得想方设法相聚一堂,如果没有了这些借口,这个人情可真是走动不起来。这样巨大的风俗习惯,让人们都能理解、也都能成行这样的聚会,至少请假也是光明正大的。多走动这么几回,跟大家的关系确确实实的亲近了。连小孩子,也因为这样的走动,看起来也并不多么密集,也许一个月也就一次,可年年岁岁的,小孩子竟然也因此对亲朋好友亲近起来。原以为小孩子的记忆是需要不断强化的,却并不需要每日的强化,而是年年岁岁、时不时的强化一下,小孩们的感情也因此深厚起来。
在独生子女占据了一个时代之后,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之后,农村城市化,人们到处漂流,家族的感情原本于我来说越来越淡薄之后,反而是成年之后,因为这样必须参加的聚会而获得了新生。
小时候有很多做不到的事情,也有很多无法交流的时刻,随着大家年纪越长,反而确实懂事了不少,也学会了更多宽容、忍让,敛去了各自的锋芒与尖刺,更圆融而融洽起来。
连家族里的小孩子,两三岁时的小霸王,长到如今不过也才六岁,依然还是学龄前的年纪,却与之前无法无天绝不让人难以管教的模样天差地别了。
原来人真的是可以改变的。一天一个样,或者一段一个样。也有人固执着永不改变的,其实看起来多有可怜之处。可能从来没有过过好日子,真是难以解开冰封的内心,锁死在苦难之中,锁死在令人讨厌的情绪模式之中。不知这种人也是有其可恨之处吗?只是似乎也能理解,似乎没有任何一点余力能提供他们一丁点的反思。
没有被爱过的真的不懂爱,而被爱过的人才能触碰到柔软。活在这个世界上经受了很多很多回的救赎,在家族里没有得到爱的系统,竟然到了社会上可以碰触到爱。有很多童年决定论的讲法,我之前因此而觉得人生被固定死了,要改变很难,但发现,其实很多人都打破了这样的魔咒,其实也没有那么难。
所以讨厌很多为了写的文字,用一点研究理论妄图锁死所有分析,指向锁死的结果。不过想借情绪这个大利器鼓动人心而已。没有经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因此而被误导,可能一个小时代。
庆幸时代不永远在一个点停滞,庆幸事物总有其开始和结束,庆幸时代有脉搏有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