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太早离开家,但独立得比较早吧。小时候的无惧无畏,我把懂事和独立当成我的生活,小学的时候沉迷于赚钱,自给自足的感觉很有成就感,即使是几十块那也能开心很久。
小时候羡慕别人过生日的氛围,自己给自己买了蛋糕零食,邀请了朋友一起庆祝;想要吃薯条炸鸡,就骑自行车去店里吃;想要喝奶茶,就请小伙伴一起喝;看到同学的四季鞋,觉得很好看就自己上街买去,还和老板砍价,最后便宜了十块买了那双鞋。
正在经历那些的我,是快乐的是享受的,被夸懂事也是接受的,那会想法简单从未考虑过精神方面的内容。
直到某天,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我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爱,不知道该怎么去爱别人,更不知道该怎么接受被爱,我的爱于别人而言总是沉重的,总是有疏离感的,别人的被爱于我而言也是一种负担,根本无法坦然接受。
小时候的影响其实会渗透到好多方面,最明显的就是亲密关系,爱是无法被替代的,不是独立的人不需要,也不是不会表达的人不需要,而是时候过了,独立的人只能独立。
今年我蛮“反常”的,第一次提出“我希望有陪伴”,结果是被婉拒了,我理解也清楚,当下的我难过了一会,第二天醒来就很自责。我不应该表达出来,我都成年了,还要求什么,该生活生活,该独居独居,要什么陪伴呢。
无论过去经历了什么,它都过去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会哄自己,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看似无用其实挺管用的。
不开心的时候买束花,吃顿好吃的,不需要奢侈就简简单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哄自己;陷入emo的时候,允许自己emo,结束后给自己积极的暗示,让自己带着那微小的光继续生活。
没有爱的能力也好,面对被爱不知所措也好,不要否定自己更不要自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可以通过学习阅读去慢慢改变。独立没有错,只是每个人的轨迹不同,每个人的宿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