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国各地中小学陆续开学,教育一直是国之根本,每当开学伊始,各地奔赴到学校好不热闹。而此时此刻我还在憧憬着当我成为一名家长时的样子。
下半年第一个宝宝即将开启自己的读书生涯,虽然是上幼儿园但对于孩子来说已经多了一个学生的身份,已经开始慢慢踏入人类社会体系的一环。在父母心中自己的孩子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童,但有时候一晃而过好像都即将长大成人了,拥有独立的思维和生活方式,而我此时想到的是如果以后我的孩子在接受学校的教育时我该如何去教导他,如何教他处理自己所面对的种种事情。还记得以前还看电视节目特别是中央十套的《动物世界》,我感觉很震撼的是原来整个生物界也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节目通过第一视角让人类了解到动物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教会他们懂得森林法则所展现出来的爱与担当。小鹿刚出生时便不得不自己学会站立,不得不自己开始去找母乳站立的越久吃得越多,出生几周后不得不在父母的陪伴下学会奔跑。狮子在出生后不得不开始学会如何用牙齿来撕咬食物。联想起大多数人类的家庭有时候生活条件好了后对自己的孩子过度的保护和喂养,导致很多孩子从小就娇生惯养,甚至连基本的使用筷子的技能都学不会。我有时候在思考人类社会过度发达过度文明反而导致的作为人的一些基本的认知和技能都开始退化了。其实真正好的教育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也不仅仅是停留在学校。而是走出来,都接触社会多接触大自然。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邓超拍的一部电影《银河补习班》,里面带给家长的思考特别多,孩子常年只知道做作业完成任务,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对于理论的学校过度的依靠记忆而忘却了真知往往隐藏在生活中。里面有个片段是邓超带着自己的孩子到野外去观察大自然的风景并随地取材的教育自己的孩子,从自然界中获得写作灵感,当时我内心也是深感认同,想着以后自己的孩子上学了,一定要注重实践教育,让他学会观察周围的生活。而现在学校的教育更多的还是停留在理论,应试教育。
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家长把自己在社会混圈子的那一套理论运用在孩子身上,认为孩子读书也是混的是个圈子,所以挤破脑袋也要让自己的孩子上名校,让自己的孩子学习他们认为能够接触到高质量圈子的运动。其实,在我看来这只是非常浅层的教育行为,也不能说混圈子不好,有人认为好的环境是教育孩子的基础,所以要让孩子一定读名校找名师。这些只是治标不治本,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想法和其自身的兴趣特点。环境固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需要读懂自己的孩子,能够花心思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了解自己的孩子,家长才是孩子第一位老师,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需要真正陪伴孩子的成长,从心出发,引导孩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
我们有时候容易为了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事业,而完全忽略了孩子个人的性格特征,要知道孩子是完整的人,是独立的个体,对事物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观察,如果想要自己的孩子成才成长的好,父母就必须得要正确引导,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样孩子才会从小学会辨别是非,能够知道善恶好坏,也会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习惯,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其实只要能教会孩子这些技能之后,很多其他的东西他都能自己开始追寻,开始寻梦。很多成年人都到如今还不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在哪里,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前面有的家长追求圈子是错误的做法,是治标不治本了。就算让他上了好的学校,找了名师,孩子若自身的问题没有解决,对自我认知不是很清楚,外在的这些助力将会徒劳。而且会更加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也让家长压力过大。我很喜欢的印度瑜伽大师克里希那么提说的一句话:学习从认识自己开始,从了解自己的内心开始。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秉性,你才会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
我们作为父母的也同样需要经常与孩子沟通对话,接送孩子上下学都可以与他沟通,询问他今天了解到了什么新的信息,观察到了什么新的东西。帮助他分析,引导他思考问题。对于他自己能够处理的事情可以尝试让他自己慢慢做。逐步让他意识到自己独立的一面。我们要让他知道分数并不能代表什么,真正决定你的未来的是你对自身的了解,你所面临的问题自己能够一一处理得当就非常不错了,分数只是暂时的,只是对你某个阶段的暂时评估,而不能代表你所有。鼓励他勇于思考,勇于承担,勇于行动!
最后,希望我们所有忙忙碌碌的父母们能够耐心、静下心和自己的孩子保持良好的平等的沟通,祝愿所有的父母工作顺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