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女儿在家微信群说他们星期天回来吃饭。问吃啥,回说小茴香饺子。
看来今年端午是要改习惯了。
小时候,一到端午节,除了全家人行动包粽子外,母亲还会炸菜角、糖糕、麻叶等一大堆东西,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炸菜角。这个习俗一直持续到母亲过世。
母亲过世不久,父亲找了新老伴儿,每年端午节我们基本上都是提前送回去些东西,很少在家吃饭。
打这以后,我就开始学着炸菜角,每到端午节必炸韭菜鸡蛋馅的菜角,女儿和老伴儿都非常喜欢吃。
今年本想着还是炸菜角来着,老伴儿几天前就买好了韭菜,但等着端午节炸菜角,不料女儿不提莱角的事儿了。
我们也好长时间没有包饺子吃了,现在小茴香正好吃的时候,小茴香猪肉饺子特别好吃,端午包饺子也是个不错的注意。
昨天,老两口去超市买了一大堆吃的,还特意买了两大把小茴香和五花肉,当晚我就把肉馅拌好放冰箱冷藏。
今天上午准备做饭前,又发微信问女儿,是吃牛肉还是叫花鸡,是煮小龙虾还油闷大虾,回说只吃饺子,喝海带汤,其它的啥也不吃。
好吧,这多省事儿呀。
不过韭菜也得消灭呀,冰箱里冻的还有槐花,韭菜槐花馅猪肉馅饺子也好吃,干脆包两种馅得了。
想着过节多少也得有点仪式感吧,怎么也得整几个菜。
盘算一下食材后决定:炸一盘小黄花鱼、热一盘卤豆皮、凉拌杏鲍菇、荆芥拌松花蛋、拍黄瓜,再来个海米冬瓜海带汤。
老伴儿早上7点多就把饺子皮买回来了。我把两种馅拌好后,又将所需食材处理完毕。万事俱备,只等着小两口进门后,我开始包饺子,菜和汤就交给女婿整。
10点半左右,小两口到家。惯例,女儿负责给歪歪剪指甲、哄歪歪玩,女婿洗罢手,一头扎进厨房开始忙活,我则在客厅包饺子。
今天主打饺子,老伴儿买了12元钱的饺子皮,包了满满两大锅拍,外加半锅拍,两种馅都包完了,只少包有120个饺子。
12点多,菜和汤先上桌,接着热腾腾的茴香饺子先出锅,都说好吃,又接着韭菜槐花饺子也出锅,味道也不错,但是比小茴香的略逊一筹。
怪不得女儿不提炸莱角,原来油炸的东西吃不动了,女婿做的凉拌菜和热的豆皮基本上都消灭了,但炸小黄花鱼,每个人只吃一条,还剩一大盘。看来端午习俗也得与时俱进呀。
两大锅拍饺子也消灭得只剩几个,算起来我们一家四口吃了差不多100个饺子。
还剩半锅拍没有煮的小茴香饺子,女儿让先放冰箱冻着,说她要带走。可见这小茴香饺子该有多好吃,这一顿都没吃够。
小两口拿回来的粽子,肚子是装不下了。
明天才是端午节呢,明天再吃粽子,今天主打就是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