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樊登读书会的APP上,看到这个这本书《这书能让你戒烟》,十分的好奇,其实不在于这个名字的好奇,而在于这本书是在《成为更好的父母》栏目的书单里。
宣传语是这样说的:这几本书能助你在各个方面全面提升,帮你读懂孩子的心。
或许是好奇心作祟,其实我不吸烟,而且我的先生也是属于没有烟瘾、偶尔吸一根的那种类型,因此我也没有对烟有特别敏感的感觉。
在我的认知里,这个栏目的书应该是育儿方面的,或者是提升我们的生活技能方面的。但是当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我十分好奇,我在想这本书真的是教人戒烟呢?还是从戒烟的一个层面上教我们去育儿。
其实听此书时,我正在包饺子,书中的内容,刚开始并没有引起我很大的注意力,因为不吸烟,所以对烟也没有什么感觉,可是听着听着,我就被吸引了。
尼古丁是烟瘾的元凶,俗称烟碱,尼古丁的特点是两快:
第一:它是上瘾速度最快的毒品,很多人只要抽一根烟就会尼古丁上瘾,当尼古丁进入体内时,90%的尼古丁在肺部吸收,其中1/4的量在几秒钟内即进入大脑,大脑被激活,释放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物质,多巴胺能让大脑产生各种愉悦的感受,烟草刺激反应速度比静脉注射海洛因还要快。
第二:尼古丁的代谢非常快,吸烟半个小时后,血液中的尼古丁含量就下降50%,再过半小时就下降到25%,随着尼古丁在体内减少,多巴胺的分泌水平迅速下降,吸烟者就会感到烦躁不安。恶心并渴望补充尼古丁,而一旦得到了尼古丁,多巴胺再次迅速释放,吸烟者再次感觉愉悦,并在大脑中形成了一个对尼古丁依赖的奖赏回路。
大脑中对尼古丁依赖的奖赏回路,让我想起在生活中与孩子们相处时,对自己情绪的一种反应。
很多时候,我们看不得孩子有情绪,或者说看不得孩子对事物的失败,从而我们不断的把自己的愤怒和生气发泄出来。
这种发泄,似乎奖赏了我们的大脑,让我们的大脑对这种发泄产生了一种依赖,会觉得我们把事情推出去了,我们自己就没有责任了,那么我们就不会受到谴责。
推卸出去的一些责任,反而让我们自己很有成就感,尤其是对孩子的时候,他们不会反驳,所以当我们不断的把情绪发泄出去,孩子承受了,那我们的大脑会觉得:哇,我好成功啊,这件事不怪我,是他的责任!
这样,一次两次的,我们的大脑更依赖于把发泄自己的情绪,自己是最成功的那一个!
这种依赖让我们好像更没办法去掌控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即使是发现情绪,我们也很快能想到保护自己的方法,让自己不受伤害…
情绪发泄出去后,我们自己真的不受伤害吗?
就像人们喜欢吸烟一样,找各种借口说烟对身体没有伤害。
其实,尼古丁不仅是一种毒品,还是一种强有力的毒素,如果把一支烟的尼古丁给你注射到静脉里,你马上就完蛋了。
同样的,发泄情绪也像毒品一样的有毒害作用,或许当下没有什么反应,而这些长期情绪的发泄,也会让我们自己的身体收到一些不同程度的损害,同时孩子们在听到这些话之后,长久以来,他们就会对自己不自信,对自己各种指责、挑剔…
当有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和自己沟通,让自己明白这是自己的问题,很多时候是内心的小鬼,也就是大脑对这种推卸责任、不愿意承担的一种依赖,其实当自己承担起来,这个事儿是我自己的事儿,和自己学会沟通,反而就会慢慢的去戒掉对尼古丁的一种依赖,也是对情绪发泄的一种梳理…
或许在我们梳理的过程中,大脑就会对梳理情绪产生依赖,当我们有坏情绪的时候,他或许就会先去梳理一下,这样,我们就达到了一个修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