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的行动力只有在清晰力的支撑下才能得到保证,一旦把一个复杂的、模糊的事情,真正思考清楚了,做事才有了清晰具体的着手点,行动也就不会那么艰难了。”
01
—
有个重要的认知,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觉得,用细致深入的思考,可以将脑袋中那些原本“模糊、未知”的问题变得清晰具体,在很大程度上能提升行动力。
其背后的逻辑是,对所要做的事情只知晓个模糊大概,不知道具体的目标是什么、不清楚具体要如何做,甚至都搞不清楚做事的目的与意义。
这种盘存在大脑中的模糊和未知,就会让自己在心理上莫名地产生焦虑和恐惧感,从而大大增加了行动的阻力。
就比如,我头脑中曾经一直有这样一个声音:“我要设法改掉我做事拖延的毛病!”
但为什么会拖延? 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怎么改?有什么策略?如何跨出第一步...
其实我都没仔细深入地思考过,没思考我就不会去认真去对待这件事。
所以,我表现出来的行为还是犹犹豫豫,我治疗拖延症的行动还是继续拖延...
02
—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后来认真总结了我所犯的拖延症的原因:
第一种是:忙乱,没时间,被小事情牵绊,造成大事情拖延。结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第二种是:完美主义,认为自己如果做不到最好,那就不用开始。
第三种是:不想承担责任,担心结果达不到预期,害怕做不好而丢面子,把拖延当成了防御机制。
第四种是:外部环境的影响,刷抖音、看微博、小红书、关注别人的八卦,根本停不下来,哪还有时间干正事。
有了清晰具体的原因分析,我思考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改善策略,并开始慢慢地去改掉这些拖延的毛病。
03
—
以上的这些认知,也让我联想起了最近对于“清晰具体的检查清单”能消除不确定性的思考。
就比如,我列出了七个检查项,准备在三月份的公开演讲后,用它来检查我的演讲质量:
1、主题相关性:我的演讲内容是否都紧扣了主题?
2、信息价值:我的演讲是否提供了新的信息或者有价值的知识?
3、内容逻辑:我的演讲内容是否具有清晰的逻辑结构,让人很容易就能理解?
4、语言表达:我的语言表达是否到位,过程中有没有卡壳?
5、演讲节奏:我的演讲节奏是否适中,有无过快或过慢的情况?
6、互动性:我在演讲中是否与听众有良好的互动,能否引起他们的兴趣?
7、演讲氛围:我的演讲是否营造了积极的氛围,让听众感到愉快?
我相信,只要我能够坚持使用清单,我的演讲质量一定会有提升。同时,我也会持续不断地调整和优化这个清单,让它更加适合我个人的习惯。
04
—
最后,总结一下:
做事都要先在头脑中构思,即脑力上的第一次创造,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第二次创造。
假如某件事情,只是若隐若现地“浮现”在我脑袋里,模糊不清。
既没有目标,也没有结构,更没有任务清单,那做事的成功率也高不到哪去。结果最大可能就是:不是漏了这样,就是漏了那样。
所以,真正的行动力只有在清晰力的支撑下才能得到保证,一旦把一个复杂的、模糊的事情,真正思考清楚了,做事才有了清晰具体的着手点,行动也就不会那么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