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性格被迫分为了两类:外向、内敛。外向性格永远是那么甚嚣尘上、颐指气使,渐渐成了人们眼中的主流,内敛甚至变成了一种性格缺陷。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主动,要合群,要改变自己,但在改变自己之前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先要注意到自己,将自己从周遭的环境中抽离,你就是你,不要急于改变。接受自己身上的不完美,找寻到自己内心的平衡,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一直以来我都不是外向的那一类,因此上学的时候被父母絮叨最多的就是:“上课你要积极发言呀,有什么不懂的课后要问老师啊”,就连老师每学期末的评语上也都是这样的说辞。于是,“你不能内向“,”内向性格是不好的“,”你要变得外向才能被大家喜欢“,这样的说辞逐渐在我心里烙下印记。于是,做事开始变得瞻前顾后,过分关注周围人的态度;为了合群开始抛开自己的主见随大流;你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你不希望自己被贴上”内向“、”孤僻“、”不合群“的标签,你急于改变……现在想来那个时候的我应该已经开始从内心不接纳自己了吧。这可不是个好迹象。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对于长期处于自我压抑中的人来说,这句话给我的感觉其实是震撼的,一个人在身处孤独中还能如此愉悦自己,那他的内心该有多强大呀,一个人应该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掌握了与自己相处最舒服的方式后才能有这样的感受吧,我很欣赏这样的心境,就算暂时达不到这样的程度,也希望可以渐渐开始关注到自己,照顾到自己的感受。关注自己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虽说与自己已经相处了二十多年,但真要往了解这个程度上去靠,还是比较吃力的。
了解日常生活。为了更具象地看到自己每天的时间安排是怎样的,我开始给自己制定一些计划,每天在备忘录上打卡,就算有时稍有松懈,我也不会像之前那样陷入深深的自责,耽误后头计划的继续。计划执行不了,又开始了:”我不行“、”我做不到“、”为什么别人可以,你却做不了“的恶性循环。如果今天没有按计划开展,当天晚上我会自我总结,当然总结的原因越具体越好:是因为昨天晚上没睡好导致今天效率低了?,还是在其他事情上耽搁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件事呢?总共在这件无关事上花费了多长时间?……这样梳理下来,就能很清晰地看到,今天我究竟是做了些什么,有多少时间是花在无效事上的。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有些事情其实自己也是可以的,最重要的是我开始学会了自我肯定。
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我觉得兴趣爱好应该算是我们生活中最柔软的那部分了吧,他可以让我们的脚步慢下来,享受那段和自己相处的时光。这一年尝试了若干件大小不等的爱好:手绘、滴胶、摄影、刺绣、蓝染,虽然都谈不上精通的地步,但通过这些爱好结识的那帮可爱的人,他们对自我的认知,对生活的热爱是最打动我的。
了解自己不是一朝一夕,这个过程需要自己慢慢地投入,它的产出应该也是会让你感到惊喜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