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熊/文
近些年,关于“理财”的话题,走进了许多人视野。
理财达人们都争相谈论理财的话题,现身说法、开坛讲法的比比皆是(当然,我也掺和在其中)。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人分享是一种利大于弊的事。必然互联网时代,分享经济的时代,何况在我大天朝。
不过,就我观察在这之中,有个很有趣的现象。不知道大伙有没有意识到?到底是什么现象,我后面说。先列举一些经常讨论是理财话题:
“理财,最需要知道的XX件事”
“XX岁的年纪,到底应该如何理财”
“通货膨胀下,该如何XXX”
“美国大选在即,你应该知道的XX件事”
“资产荒的时代,我们该XXX”
“201X年,进入资产配置元年”
.........
这一类理财话题,大伙应该不陌生吧?许多类似的文章,充满了网络。只要,稍微关心一下理财的朋友,也许都或多或少有读过类似的文章吧。我自己也读过不少。每每读到此类文章,都感觉酣畅淋漓,大快人心。
似乎,有一种“俯瞰芸芸众生”的感觉,非常诡异。真的。
不过,当这种感觉褪去之后,就没有然后了。在理财方面的认知依旧原地踏步。所以,我们生活中出现的有趣的现象是“为什么听了那么就别人说理财,还依旧是一个小白呢?”
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我自己困惑了很久。暂时找到一个应该可能或许是个答案的答案。那就是“不少理财达人热衷于宏观话题的探讨,对微观话题鲜少关注”
例如一些宏观话题“通货膨胀下,我们该XXXX”以及“大资产时代,我们应该XXXX”
然后,作者们,会列举大量的图表,分析国内外的局势。循循善诱的告诉你“你不应该把钱放银行。利息低,会贬值。你应该买一些黄金,买一些股票,配置一些债券,基金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可以的话,买点固定资产,有需要的也可以海外配置一些资产”
“哇,果然是专家,大视野,大格局”(心里一万个膜拜)。
恩,差不多就是这样。基本上,喜欢宏观性话题的文章都热衷于上面这些小套路。
至于,黄金,应该怎么买纸黄金还是实物黄金;股票,应该在大盘股还是中小创,该买蓝筹股还是题材概念股;债券,应该买国债还是企业债还是公司债;基金,是买偏股型基金还是债券型基金亦或是平衡型基金,等等。
这些实实在在具体到个人投资者选择具体投资理财产品上的微观文章,却鲜少有人去写。更加准确的说是,相比较那些宏观性的话题。这些落到实处的微观性话题实在是少的吓人。
从写作者的角度,我猜想,导致这种现象有两种可能性。
第一种,写作者属于非常牛的大师级选手,眼界开阔,格局宏大,洞察力惊为天人。这类人,实在是太牛了。以至于不屑于或者没时间去细谈一些“小事情”。毕竟,人家是大师,时间有限,不能苛求别人手把手带你上路吧,不现实。
第二种,属于水平凑活的“小师”选手,这类选手,说一些类似于国家GDP会怎么走,利率变化之影响事项,大国博弈啊,他们可以信手拈来说得头头是道,可以不带喝水的给你说上几十分钟,或者码个几千字。但是,倘若是你斗胆问他“既然是这种大环境,买这类(例如黄金),我该怎么买?买多少?”顷刻间,这类选手就会被石化掉。
不过,不管怎样,这不影响应该他们继续谈论“宏观大事”。毕竟,这比较符合大众喜欢刺激,爱好是非的群众心里。
但是,对于那些想要在理财认知上,多少有些长进的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为此,我才在前几天的文章里告诫自己,试图避开宏观性话题,从微观的角度,尝试着分享一些具体的理财工具和方法。不求,远见超群,但求脚踏实地。今后的方向基本确定了。
恩,今天先说到这吧。谢谢读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