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滇池(海埂公园、草海大坝)——云南省博物馆
昆明,云南省省会,因气候宜人,四季如春,鲜花遍地,有着全国最大的鲜花交易市场,因而也被称为“春城”,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经常可见捧着鲜花的乘客,大都是外地过来旅游,顺便买一束花回去,这里的花着实便宜。昆明除了鲜花,便是滇池,云南最大的高原湖泊,还有因“天下第一长联”而列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大观楼,以及世博园、官渡古镇、石林等等,然而我却未能一一走访。
虽然滇池边上自古便有人类的祖先在此生活,但昆明却是元朝时才登上历史舞台。自元军灭了大理国后,始置行省的元朝将云南的行政中心转移至昆明,“昆明”作为地名,从这时开始隆重登场,沿用至今。但昆明的旅游号角似乎吹得不够响亮,至少不及丽江、香格里拉、大理这些,它似乎多被前来云南旅游的人作为临时落脚点,匆匆过客,难免像我一样忽略这座城市的许多美好。由各个城市涌入云南的人,一般都飞往昆明,站在长水国际机场出口,源源不断的飞机从头顶轰隆隆升落,转机往丽江、大理的,总要数小时,因而催生了机场附近的许多村子做起酒店的营生,我们住的酒店所在的村子,便几乎整个村的人都在做和酒店或接送旅客相关的工作。
昆明虽为省会,却一点也感受不到这个城市的匆忙,道路宽且干净,但瑕疵是公交车站站名较为坑人,总是以“XX路(XX路口)”的格式出现,括号里的字号又偏偏小一号,也是自己大意,看漏了括号的小字,难免上错了车。但我终究也是昆明的匆匆过客,所知甚少,可谓盲人摸象,这一篇也只能粗略带过。
在高铁广覆盖的时代,丽江、大理、昆明间的火车往来仍为绿皮火车,实际上车内布置与高铁也相差无几。因昆明往大理需走上6个钟,许多旅客利用火车过夜节省一晚上住宿费,一般多为学生党,自由行者,在昆明逗留时间也不会待太长。听闻最近昆明大理间已开通了高铁,以后2个钟便可到达了。
海埂公园的滇池,这里人很多,看起来许多是本地人,跑步的、坐着闲聊的、打牌的,恍然想起咸阳的渭河畔。虽然阳光灿烂,清风却是凉的,气温舒适,滇池边上垂柳依依,远眺西山,确是休闲的好去处。
然而滇池似乎也被严重污染了,瞧这滇池奶盖。
海埂公园,就在滇池边上,一旁还有隔离起来的湿地区。绿草地上,有许多白色鸽子,游人偶会撒点面包屑喂养。
滇池很大很大,从海埂公园出来,沿观景路直走,可到草海大坝,这个角度的滇池也很美,可惜天阴沉沉,雨水将至,让美景少了许多光泽。
每年的秋冬季节,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嘴海鸥便会飞到滇池过冬,那时,平静的滇池也会热闹许多,这个时间海鸥基本都飞走了,偶然能看到那么零星的一两只在盘旋捕鱼。
云南省博物馆。到一个地方,如果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没有稍作了解,总感觉日后回想起来,每个地方不过都是高楼大厦或青山绿水,于我而言,博物馆是必去的。云南省博物馆从寒武纪的云南讲起,从生命大爆发到禄丰龙,从元谋人到1949年云南和平解放,走一步,仿佛便经过了漫漫时间轴上的一个节点,将云南这本古书一页页翻阅。当然,云南的历史远不及关中的吸引我,这一次就挑几件出来共赏,不再一一细说。
一块远古化石,来自寒武纪早期的刺状娜罗虫,发现于云南省澄江县。
牛虎铜案,此件是云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素有“北有马踏飞燕,南有牛虎铜案”之称,对战国时期古滇国的青铜历史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中国的青铜史悠久,而云南的青铜器发展史相较短暂,晚生早夭,但依然出土了许多精致而富有特色的青铜器。牛虎铜案是一件祭祀的礼器,强壮的大牛被猛虎袭击,依然保护着腹中小牛,小牛神情安逸,整件铜案象征着坚韧与初生的希望。
大理国画师张胜温画卷复制,原件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佛教图像画中的真品,乾隆皇帝曾誉其为佛教圣像的蓝本,令画师仿绘。画中详细描绘了大理国皇帝率文武官员虔诚礼佛以及大理国供奉的诸佛菩萨,充分展现了大理国这个妙香佛国的礼佛盛况。
没想到云南出了许多名人,比如聂耳,这是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使用的小提琴。
一幅长长的壁画,似在讲述云南这个多民族聚居地的独特。云南是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以外,人口在6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民族间也通婚,千年的和谐互融,倾述着这片土地的开放与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