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苏轼相遇在密州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与苏轼相遇在密州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我们一众文友一出城就是200多公里之外的诸城。诸城是我熟悉又陌生的城市,是我从小到大填了无数次表的那个籍贯之处,是父亲的老家也是我的老家,是那个聚集着父辈乡愁的梦桓萦绕的地方。

我回老家的次数很少,这次恰巧读书会的莫博士正解读苏轼的诗词,其中就有一章是苏轼在密州任职的经历,密州就是现在的诸城。苏轼曾在密州任知州,在期间写下了大量的诗词,其中有四首占据了苏词的前十名,一是怀念亡妻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二是豁达超脱境界的诗酒趁年华,三是打猎归来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四是写中秋节的巅峰之词明月几时有。

有书友倡议,何不去密州游学,来一个说走就走的密州之行,追随当年苏轼先生的足迹,走一走先生走过的路,读一读先生在密州写的文字,感受先生当年的心情和心境,重新体验苏轼的密州人生。为此文朋诗友纷纷响应,我也趁机回老家诸城看一看。

                    一

当年的密州所辖区域很大,有安丘高密五莲胶州胶南等地,现在的诸城市政府大院就是苏轼当年办公的地方,居然这儿成了几百年不变的衙门之地。三十多岁的苏轼在杭州任职期满,自请调至密州,从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畔来到蝗灾旱灾严重的蛮荒之地,就是因为想和手足情深的弟弟子由离得近一些,子由当时正在济南任职,毕竟济南诸城都在山东境内,可让人唏嘘不已的是,苏轼在密州的两年竟没有和子由见上一面。

复杂的政治斗争世世代代都一样,总有人得志,总有人落魄,而苏轼命运多舛,一生颠沛流离,总是那灰头土脸的落魄之人。

来到密州的苏轼虽然有了充足的思想准备,但严峻艰苦的现实还是让他大吃一惊,自然灾害导致的农民饥馑、治安混乱、民不聊生,尤其旱灾的严峻,老百姓几近绝望,苏轼为安慰老百姓,决定去常山祈雨,就如同在凤翔祈雨一样,表明一个与百姓共存亡的官府的态度,当然雨有时求得 ,有时求不得,所以偶有祈雨成功,苏轼兴奋莫名,就老夫聊发少年狂,和同仁骑上马去常山打猎,在吹笛击鼓的欢呼中,在扺掌顿足的呐喊中,威武雄壮,豪情满怀,像当年孙权射虎那样壮心不已,大显身手。但他空有一腔热血,酒酣胸胆,虽然不被朝廷重用,有着不能为国效力的怅惘,还是暗暗期待着朝廷的召唤,将挽弓如满月,准备着“西北望射天狼”。

这就是苏轼颇为得意的有别于柳永之词的开豪放词之先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我们去诸城的时候,专程去了名不经传的常山,常山在诸城市南二十里处,站在山顶,似乎还听得见猎猎风声、嘶嘶马鸣,看得见锦帽貂裘的苏轼宝刀未老挽弓射雕的英气。常山山不高也无名,是一座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小山,但因为有了一次非同寻常的打猎,山也平添了豪迈的气概,现已成了一座诸城的文化名山。默诵着诗词,词中好像有一种让人心灵长翅膀的东西,透出一种豪放进取的精神,心中涌动着一股豪气,浩浩荡荡的人生充满着希望,人生不可测,在任何时候,都要抱着一份希望,只要希望在,活着就有了意义。

即便以后,苏轼接二连三的失去亲人,屡经贬谪,但依然没有被打倒,再恶劣的时代也压不垮他,因为那些磨难和不幸造就了苏轼一颗强大的内心和自信,生发出铁板铜瑟的豪情和勇气,他才会在又一次被贬黄州时,写下了古今绝唱的豪放词“大江东去,浪淘尽”,也把这个时代看透了,“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一肚子的不合时宜都付与一蓑烟雨、枝上残花,纵然是悲剧性的命运,但苏轼仍旧做了悲剧性的英雄。

                      二

苏轼是一个颇有女人缘的男人,文笔好,做菜棒,有品位,能担当,既浪漫多情,又幽默风趣,可爱高贵有魅力,所有男人的好都集于一身,不但那个年代的女人喜欢他爱他,就是隔着千年后的现代人也不可救药的喜欢并爱上了苏东坡。武汉女作家方方说过:如果生活在苏东坡那时代,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嫁给他。美女作家安意如也说:嫁人当嫁苏东坡。

苏轼一生娶了三个女人,虽然仕途不顺,但有幸娶了懂事得体的妻子王弗,新婚燕尔之际,耳鬓厮磨的小两口度过了一段快乐时光。王弗对苏轼的影响不谓不大,谨言慎行的王弗帮助丈夫分析人性事理,让直率刚正不顾后果的苏轼收敛了许多,惋惜的是他们只过了十年的婚姻生活,王弗就因病去世。三年后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闰之,王闰之看到了苏轼对堂姐的深情厚谊,对苏轼的学识既崇拜又敬佩,唯一的请求就是与苏轼“生则同室,死则同穴”,遗憾的是她只陪伴了苏轼25年,最后苏轼将与他们一家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侍女王朝云纳为侍妾,成为与苏轼最相投契的红颜知己,朝云死后,苏轼孤独终老,侍妾朝云成了苏轼爱情的绝响,苏轼在朝云墓的六如亭亲手写下“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更思卿”的楹联。

与苏轼相遇相识相爱的女人是幸运的,只因他是既有温度又有风度的重情重义的最美情郎。

初到密州的苏轼,远离了繁华热闹的杭州,来到了穷乡僻壤的密州,正赶上正月十五元宵节,想起了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杭州景色,看看眼前寂寞冷清的密州山城,浓黑的阴云下朔风吹雪,蝗灾、盗贼、天旱加上城郊外遍布的弃婴,天灾人祸,让悲天悯人的苏轼感觉两地的天壤之别,心情寥落,郁郁寡欢。

才三十来岁的苏轼已觉“寂寞山城人老也”,不免回忆往昔,往事就像昨天的梦,时时萦绕在心中,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元宵节不久,苏轼就将那个肝肠寸断椎心泣血的梦写成了千古悼亡词第一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结发妻子王弗离世已十年了,“十年生死两茫茫”,旧时的情和好,怎能轻易忘掉,“不思量,自难忘”。远在千里之外的孤坟又有谁去祭奠哀悼?“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你我分别十年,都已满目疮痍鬓发如霜,我们相逢还能相认吗?“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昨晚的那个梦恍如实景,“夜来幽梦忽还乡”。你如过去一样对镜梳妆,“小轩窗,正梳妆”。我们面对面的站着,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纵有千言万语也止不住泪洒千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在每一年你的忌日,让我如何不想你,只好在月夜下松林中黯然销魂泪洒衣襟。“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与王弗的千年爱情,让万人感叹。用情之深,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思念之久,是衣带渐宽终不悔,此情可待成追忆;离别之痛,是花自飘零水自流,别时容易见时难;上苍太残忍了,天不假年,天人永隔,山盟虽在,锦书难托。即便是娶了新人的苏轼,也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或许还要怕人询问,咽泪装欢。

每次默念这首悼亡词,都不免泪眼婆娑,一种苍白无助的凄凉感涌入内心,上天给予一份美好,又残忍的剥夺了,人间最苦莫过生离死别,我们无法把握死亡,就像落花流水春去也,那是自然的一种现象。想象着一袭长袍的苏轼在写这首千古第一悼亡词时也难免不涕泗横流,他那瘦弱颀长的身影是怎样的飘渺孤鸿影,他一次次经历亲人的死亡,一次次看淡并超越了死亡,形成一种顺时知命、从容达观的生死观,自己成为自己的依靠,走向一种成熟平和、淡泊安详。

在苏轼纪念馆的苏轼雕塑前,想想苏轼这样一个羽扇纶巾试的风度潇洒的千古风流人物,如果活到今天,他的这份感天动地的深情,深得女人们的喜欢和推崇,“来生当嫁苏东坡,哪怕历尽千年的情劫”,因为他是一个值得用一生来托付的男人。

                  三

苏轼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他总能把劫难和困苦化解,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苏轼由初来密州时的寂寞沮丧到关心参与时事,渐渐地把密州视为家乡。看到种种不公不平之事,就积极上书朝廷为民代言,申请减免税赋,并和百姓一起灭蝗、兴修水利。苏轼从过去的笔锋尖锐直言无隐到亲切宽容宁静成熟,变成一个热忱洒脱、平和悠闲的人,即便贫穷到去城郊寻杞菊食之,也能扪腹而笑。不管是顺景还是逆境,苏轼都会在生活中挖掘快乐,对大自然的美由衷的喜悦,对生活中的乐事也发自内心的的享受,把普通贫穷的生活过得悠闲如诗。

相比起杭州的公务,在密州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苏轼也更留恋密州的这种安宁和悠闲,心路历程趋于平和超然。作为诗人的他向往自然的山山水水,是因为他心中就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山山水水。他游遍了周遭的常山、马耳山、卢山等,还把城北一个荒废的台子修葺,苏轼的弟弟苏辙根据老子所言“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起了名字,叫超然台。

现在的超然台已是毁了建建了毁的说不上多少次的重建了,是在原址附近扩大了三倍的重建,有拾级而上可登高望远的超然台和两层楼的苏东坡纪念馆,馆中有原迹刻石及展示苏轼在密州岁月和他的生平典故的展厅。我们沿台东侧的城墙坡道登上超然台,天空阴沉沉的,四面环顾,灰蒙蒙的,好像没有苏轼当年最是一年春好处的清朗和明丽,真希望下一场雨,一场急风暴雨,一洗天空的污浊,感受一下白雨跳珠、山色空蒙的春雨景色。

想起苏轼在超然台修好的第二年春天,或许就是现在我们来的这个时节,他呼朋唤友登上超然台尽赏密州春光,正值春雨纷纷,风吹柳斜,高台下是“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一种来自于天地间默契的喜悦传遍了他的身体,“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此时的苏轼已有了一种朦胧的追求,隐约感觉到自己想要的什么,诗人的天性是追求自然和自由的,真正想要的生活如此简单,活在自己喜欢的大自然中,大自然最养心,没有必要迎合别人的期望,了解自己的内心,聆听内心的声音,时光易逝,人生难再,从今天起做个幸福的人,“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从古至今好多的台因诗词或人物而著名,如山东胶南的琅琊台,因为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迁都于此,号令诸侯而闻名天下;陕西咸阳的凤凰台更是以李白的一首“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而流芳百世;铜雀台有其名无其实,大多存在于史书汉赋、唐诗宋词里,但犹有杜牧的这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而记忆深远,但我觉都比不上密州的超然台,苏轼的诗词书画散文等方面代表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而苏轼在超然台上写下了天下第一中秋词“明月几时有”以及脍炙人口的“诗酒趁年华”,这些词作无人可企及,超然台因人因诗而著名,由天下第一才子,作了天下第一中秋词,因此将超然台唤作“天下第一台”也无可厚非。

超然台上的苏轼真正的超然了,从他写的《超然台记》可清晰的看到他的思想脉络,可以为岁月为时代悲哀,但不为自己悲哀,知足常乐,旷达超然,以广阔的胸襟面对挫折,心态逐渐强健。吃什么重要吗?只要有成熟快乐的心态,喝薄酒,吃果蔬,照样可以微醺,可以充饥,可以“乐哉游乎”!古今中外的都是一个道理,人的欲望是无穷的,选择了物欲,那使人快乐的东西就很少了,欲壑难填就会让人焦虑悲哀,这就是人被物局限了桎梏了,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

苏轼难能可贵的是历尽劫波初心犹在,在中国历史上的文人没有比苏轼遭受的境遇更惨的了。但苏轼在经受了“乌台诗案”等种种磨砺后依然还能坚强地继续生活,热爱生活,因为,他坚信,生命,只存在于自由的精神生活之中。所以,没有心怀愤怒、不平和抱怨,也不绝望,更不苟且地活着,“有生何处不安生”,内心如这个台子的名一样超然物外,无往而不乐,满是喜悦明丽,也无风雨也无晴。因为谁也无法抗拒生命中的阴晴圆缺和悲欢离合,缥缈孤影如何,竹杖芒鞋怎样,鬓如霜,又何妨,万事古难全,身安一床足。

所以他会在寒食新火后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尝食新鲜的野菜,感受人间最清淡的欢愉,过着简单而丰富的生活,自得其乐于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保持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自由执着的精神,保持一种坚定行走的姿态,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即便是一日三餐都不能保证的情况下,依然坚守内心的高贵,在任何的艰难困苦中吟诗作赋,在密州三年,写了二百多首诗词文,写对密州的爱和欢喜;写归隐之思,写怀乡之苦;写密州的山,写密州的人;写密州的早春和暮春,写欢宴的友情和真意;更写了有超然思想的超然诗,比如对仕途的平淡之心,对人生失意的正常对待,对天地无穷而对人生有限的深思,可以说写尽了精神世界里的所有主题,达到了除黄州之外的第二次诗词创作高峰。可以说密州成全了苏轼,密州让他找到了在人生路上的生活意义,人生观念开始形成,诗人用写文字来寻找一种充实和快乐以及温暖和幸福,真正的完成了一种生命的超越。

我们在超然台上看到了许多名家写的关于超然台的诗词赋的墨迹刻石,像是苏轼亲笔题写的“超然台”三个大字,石刻的长文《超然台记》,以及石刻的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雪后书北台壁二首》《望江南.超然台作》等,还有大量的不同人写的同一题目的《超然台赋》,及《超然台歌》,超然台已经成了纪念苏轼的最好场所,在这里登高望远看到的不仅是密州的景色,而是感受苏轼的一种看待人生的视角,一种心境和一种姿态。

                    四

在超然台上,进入一个镂花彩绘的垂花门,就是苏轼吟“明月几时有”的地方了,我坐在苏轼当年和高朋雅士饮酒赋诗的桌前,想象着那是怎样一个诗酒唱酬的不眠之夜啊。高台之上,饮酒赏月,把酒临风,肆意挥毫,一首名垂千史的词随着月亮的升起而诞生了,历史从此定格在那个千年前的夜晚。

这还要说一说苏轼和苏辙的故事。

苏轼和弟弟苏辙从小就兄弟情深,一起读书,一起科考,二十多年形影不离,患难与共,同甘共苦,至到苏轼第一次做官任凤翔签判,才有了兄弟俩的第一次分离,从此抒写兄弟之情成了苏轼毕生歌咏的题材。

苏轼一生都在路上,辗转了十多个地方任职,行程数万里,从凤翔起,然后是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常州、登州、又是杭州、颍州、扬州、定州、惠州、海南的儋州,最后在常州病世,临终最大的遗憾是未见苏辙一面。他们哥俩虽然性格迥异,但心灵相通,常常以诗代书,唱和成趣,苏轼每去一个地方,在路上就开始给弟弟写诗,思念成诗,牵挂成诗,疼惜成诗,叮嘱也成诗,写给子由的诗有百十首。所以,他会用情至深的写道:“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即便被贬被放逐,有了弟弟子由的安慰和鼓励,苏轼就有活下去的勇气,精神上就永远不倒。

苏轼从杭州赴密州的路上,就开始思念子由,写了《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已经流露出对功名的淡薄,感受到了官场的寂寞沙洲冷,袖手何妨闲处看。他和子由早有“夜雨对床”的约定,相约一起退出仕途,同回故乡,对床共雨,倾心长谈,享受村居悠闲之乐,然而让人遗憾的是他们终生都没能如愿。

来密州第二年的中秋节,苏轼和朋友们在超然台上饮酒赏月,不由得又想到了远在济南的子由,想起子由起的超然台的名,写的《超然台赋》,不禁悲从心来,见不到子由,那就举杯邀明月,他拼命喝酒,试图借酒浇愁,却没想到不胜酒力的他喝到大醉,醒后写下千古绝唱的《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是一次最伟大的移情,那杯让诗人醉倒的酒从此有了文化的温度,此词一出,古往今来的中秋之词皆为废词也。

一篇最初写给子由的词,一句思念的长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对美好时光的向往,是对人间亲情的眷恋,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就像兄弟俩一生聚少离多的缺憾,是对现实生活的清醒,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这篇怀念之作,达到了写中秋词的文学高峰,兄弟俩成为了中国手足之情的典范。

如果说,黄州是苏轼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节点,那密州之于苏轼是他一生中不可或缺的人生驿站,苏轼之于密州也注入了一种别样的意味,密州不仅有无法泯灭的记忆,更有人生修行的密码,那些蕴含美感和哲思的诗词,有着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喜悦期待,也有着诗酒趁年华的憧憬和向往,更有着但愿人长久的终极关怀。

2017—04--08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968评论 6 48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601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3,220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416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425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144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432评论 3 40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88评论 0 26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86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028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37评论 1 33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83评论 4 32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34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3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59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95评论 2 35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901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