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古月照今尘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中秋佳节,祝愿每一个人都有美好的假期。千百年来,有无数流传至今的经典诗词歌赋都以写月而著名,月,成为中华文学当中一个重要的符号。说起与月亮有关的诗句,最有代表性的当属苏轼的《水调歌头》,以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终其一生只有两首诗传世,其中的《春江花月夜》就压过了唐朝所有的词,它的意境之优美、想象之丰富、寓意之深刻,把月亮都给写尽了。

看得出,“月”这个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人心中有着特别深的意义。那么比较而言,同样是挂在天上,比月亮更明亮更重要的太阳,在古诗词中写的很少,即使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写的也是太阳的毒辣,太阳怎么让农人汗流浃背。

所以我们今天在中秋月儿圆的情况下,首先要探讨的就是为什么月亮在古人的心目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古人为什么要偏爱月亮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要把我们的目光回溯一下,月亮、太阳、星辰,所有挂在天上的东西,在科学不昌明的年代,古人心目当中是一个什么样的所在呢?

我查了一下资料,比较早的西汉时期淮南子所写的关于日月星辰的描述,应该是古人心目中对于天相天体最普遍的认知。“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日月之婬为精者为星辰

意思是,把世间的熊熊烈火聚集在一起,叫作太阳。而把世间所有寒气聚集在一起,蒸腾为水汽,水汽汇聚在一起之后就变成了月亮。太阳和月亮,它们之间发生了关系之后,生出了这些星辰,太阳是父亲,月亮是母亲。太阳非常阳刚,它把世间所有的阳光之气汇聚成一体,月亮非常温柔,它把世间所有的柔美气息汇聚一起,就变成了月。日和月通过交配,最后生出了那么多的星星。

用我们今天科学的眼光来看,这当然非常荒诞,经不起推敲,但是在那个没有科学的年代,古人只能用玄学解释这一切,数千年来已成为古人心目中世界观的一部分。

即便是东汉的一名无神论者王充,他不信玄学那一套,但是他在解释日月星辰时,同样觉得太阳就是熊熊燃烧的烈火,月亮它就是光可鉴人的一汪碧泉,即便古人用物质解读这一切时,他们同样把月亮看做是水,看做是从我们世间升腾起来的那股柔美、阴郁、寒冷的气息。

可见古人知道的天相有他们的局限,不能从今天有知的眼光去看待它,事实上我们真正知道月亮是怎么回事也就是近几百年的事,在历史当中,古人认知的局限性是我们可以同情和理解的。

我们再回到另外一个问题上,既然天上有更加重要的太阳,还有更多的星星,为什么古人偏爱月亮呢?

首先第一点,太阳太过威严了,赏月很有风情,很雅致。如果白天赏日的话会怎么样?除了日蚀的情况,一般人是不敢直视太阳的,因为太伤眼睛了。在白天光明普照大地,有很多事情要做,没有闲情闲致,所以赏日这件事不是文人墨客会去做的事,他们更愿意赏月。在赏月的过程中,仔细观察月亮一点点的变化,他们的心绪也有了变化,最后把这些汇聚成文学艺术,古人之所以对太阳没有那么多描写,这是一个大前提。

再说第二个理由,古代明亮的东西并不多,除了日月有光亮,星星的光亮是暗淡的。我们今天知道看上去暗淡的星星其实比太阳、月亮大几百倍, 也许它是一个星系,但古人不知道。我们今天仰望星空,直观地看起来,我们也不会觉得星星比日月更加重要。

古代,一旦入夜,人世的光源很少,而且对普通老百姓来说非常贵,无论是蜡烛还是油灯,普通百姓都消费不起,即使消费起,光源效率也非常低。所以古人都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六七十年代,农村基本上都这样,可能八十年代一直到电灯普及后,人们的夜生活才渐渐开始普及, 在此之前,人们是无所谓夜生活的。

当时有一句话叫“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这是形容孔子在精神领域点亮了我们华夏一族中国人的思想。在物质方面,一直以来,入夜后除了高悬在天空的月亮,人们没有太多光源去借助,所以晚上一旦月黑风高就意味着危险、危机四伏。这时,月亮一旦出来,相对来说是安全的,内心当中会有一份宁静。而夜间的宁静,容易引发各种思考,会有很多时间来回味。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在月的陪伴下,去表达内心当中柔软的情感。对于古代的普通人来说,月亮就是一个光源,但对于文人墨客来说,它成了一个写作的对象。

第三个理由,月亮在观感上符合大众审美。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偏爱审美的民族,这种偏爱会强于求真。中国人一直到近代,才对于精准化的数学等学科有了认识。

月亮很美,非常皎洁,非常圆润,非常富于变幻,所以就引发了古代文人墨客无限的暇想。而且,古人也不像我们今天一样以科学角度去解读,他们是从神话传奇当中去演绎,或者从人情世故当中去抒情,他们不会从物质和科学角度去研究推演,所以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就把月亮的这种美,演绎成奇幻的所在。

第四个理由,人们偏爱月亮的理由是因为月亮很洁净。银白色的月亮会让人把它和高洁的品质相结合。“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你看古人写得多么高洁,令人向往。这种精神品质恰恰是华夏民族从古至今追求的一种高洁的品质、精神的品质。

在西方国家,人们追求的是什么呢?对神的供奉。中世纪为什么黑暗,就是因为整个中世纪只有神,没有人。虽然神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教会只允许你意识当中只有一个神,并且你存在的意义是供奉这个神。所以,人是被禁锢的,人是不需要高洁的品质的,你只要做神的奴隶就可以了,教会用没有人情味的教条让人们去遵守,以加强教会对世俗社会的控制。

但这点在中国不存在,中国从古代开始,每一个人,尤其是文人,他自我意识觉醒之后,追寻的就是个人的品质,而不是某一个神,也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他崇拜的都是某一个人,比如孔子,比如关羽,他们都是人,最后他们可能被神话,但他们之前都是人。所以这种品质,月亮刚好符合了文人的想象。

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意思是我抱着皎洁的明月,它能让我内心当中那一份高贵的精神和它结合在一起,我就能永远在精神上得到洁净。所以,古人都有精神上的洁癖,在世间有“梅兰竹菊”岁寒四友,它代表了高贵的精神。而那一轮渴望不可及,并且万古长存的月亮,就更是精神上的一份永远的寄托。

古人夜晚的时候,他们会把月亮的皎洁沉静用来激励自己,让自己内心和月光一样澄明、干净。

第五个偏爱理由,月亮很大,虽然说月亮看上去很小,古人也很聪明,他们会发觉这个在天上看上去很小的月亮,你走到哪里也能看到它,隔着天涯海角都能看着同一轮明月。这是一件多么让他们觉得赞叹的事情,所以苏轼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即使你在千里之外,但我们也是可以看着同样一个月亮的。

虽然说太阳和月亮一样都是高高在上,看上去不大,都普照大地,但是太阳看上去更像威严的父亲,月亮更像慈祥的母亲,永远不温不火,永远默默地看着我们。所以,古人对月亮内心当中充满了柔情,于是就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很少说「举头望赤日,低头思故乡」。这个时候月亮又和母亲结合在一起。

再说第六个理由,月亮看起来很老。我们说「天地悠悠,人生几何」。任何一个古人,从她开始读书之后,从他读到的文字当中,在历史中所记载,流传到今天的文字,再远的古人都有对月亮的描写。这就是《春江花月夜》当中说的那样,人人代代无穷尽,江月代代只相似。

所以,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古月照今尘,这句话适用任何年代。今天这轮月亮照在我们身上,它虽然不说话,但它阅尽了人间全部的事情。当你想到这轮明月当年照过秦始皇,照过汉武帝,曾经照过竹林七贤,照过晋安七子,照过唐宋八大家,曾经照过历史上所有你叫出名字来的豪杰。而当我们有一天逝去的时候,它还将照耀我们的子孙,子子孙孙无穷尽也。这个时候,你会对月亮生出无尽的赞叹。

第七个理由是月亮会变。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亮会变,是因为月亮反射的是太阳光,它和地球不同的角度呈现出来的光线是不一样的,但是古人不知道。在他们看来,月亮之所以这么富有魅力、这么神秘,是它与太阳不一样。太阳是圆的,而月亮在一个月当中只有几天是圆的,更多时候是其他形状的。而人的情绪也往往发生着变化,月亮是一轮圆月时是一种心情,而当我们的心情处于低落的时候,它又是另外一个形状。虽然我们知道它们没有联系,但是当你有创作的情怀,你内心有了一定的情愫的时候,你就会建立起各种联系。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本来就没有联系,都是通过我们的想象发生了联系,这就是文学艺术之所以产生的根源。

而月亮的这种多变,更多的是文人墨客从多种角度去想象和书写明月。对于文学艺术来讲,它想描写的这个课题,越富于变化,创作的时候才越有空间。我们想象一个圆圆的太阳,永远那么耀眼,你可以写它的空间就会少很多。星星那么暗淡,你写它的空间会更少。只有月亮如人的脸一样,它不停地变化,它太适合文学艺术创作了。

再说最后一个理由,月亮很远。因为它很远,更因为古人无法依靠现代科学的手段去探究月亮,所以距离产生美。朦胧的感觉是文学艺术产生的先决条件。

我们想象一下,今天科学技术如此昌明,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并且从月球上带回了很多岩石。中国已经完成了7次登月任务,登陆到月球的背面,了解到月球的全貌,并且用我们的高清摄像头记录下来月球上点点滴滴的细节传回地球,让我们把月球认识得清清楚楚。在今天,你对月球还有想象的空间吗?你还能够说服自己月球上有玉免、有嫦娥、有吴刚、有桂花酒吗?月亮在今天已经彻底失去了想象的空间,而关于月亮的神话和艺术领域的创作,在当代就戛然而止。

幸运的是,对于古人来讲,他们不了解月亮究竟是什么东西,他们也没有办法登陆到月球上探个究竟,即便是像李白这么浪漫豪放的诗人,他也只能写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因为他最高也只能爬到百尺之上,感觉离天很近了,所以会怕惊动到月宫当中的神仙。他看不清这一切,正是因为看不清,才使得这些想象出来的文字,有这么大的魅力。

文学创作必须要建立在朦胧之上,在距离前提之下。否则的话,你对一样东西认识得越清晰、越科学,其实你基本上就告别了你对这样东西的想象。

说了这八个原因之后,各位就能理解为什么古人这么钟爱月亮。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见解。从古至今,有这么多写月的诗词,《水调歌头》可以说是诗词歌赋当中写月最好的一首词。

《春江花月夜》也很经典,但是它在人文方面还是不如苏轼的这一首《水调歌头》。《春江花月夜》更多的是从一个世界观、人生观角度去思考人生和自然的联系,有一点曲高和寡,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它很接地气,文字上非常雅致,在整个行文上抒情的点,我们每个人都能体会到。

当时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被贬山东省的密州任太守,苏轼一生跑了很多地方,但是他在密州还是挺开心的,所以他在密州写了密州三部曲,第一首就是很多人都能倒背如流的《江城子》:十年生死西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第二首就是密州初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第三首就是这首《水调歌头》。苏轼的密州创作可谓是篇篇精彩。

《水调歌头》是怎样写出的呢?他在序当中已经说了,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 兼怀子由。

苏轼在这个时候活在世上的亲人就只剩下弟弟,他的母亲早年就去世了,他为此丁忧了五年。他的父亲和妻子王弗同一年去世的,因此为父亲丁忧了三年,他的姐姐也去世了。就在这一年,苏轼在世上唯一的亲人就是他弟弟苏辙了。

当时苏辙也在山东为官,古人不像今天的我们,想见谁开个车坐个高铁、飞机,分分钟就到了。在当时,从山东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少则一个礼拜,多则一个多月。因为他们主要靠骑马、坐轿或靠脚去走的,所以他们兄弟在同一个省为官见不着,每逢佳节倍思亲,他和弟弟已经有七年没有见面了,望着这轮明月,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关于弟弟,关于自己家庭一幕幕的回忆,就在他的脑海当中升腾起来,所以他把朗朗的明月当成了倾诉者,心中的思念就通过写月抒发了出来。因为他知道在这个时候,他跟弟弟唯一的共同点——他们都能看到这一轮明月。

我们来看一看,这首词的基本意思:

丙辰年的中秋节,我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苏轼开篇就问了一个终极命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这是人们从古至今对明月的思考。我们今天不会问明月什么时候有的,我们会问宇宙是什么时候有的,宇宙它将走向何方。我们对于生死,对于时光都有一种思考,而对于时光的一个思考,其实就是对于生死的思考。而对于生死的思考,就是人类的一个终极命题。

因为永远不可能有答案,苏轼做了一个想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住在天上的神仙,你们是什么年呢?他做了一个诗人的抒怀,「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个时候,他把自己想象成能够飞上月宫的人,或者内心当中充满了向往自由向往飞翔的一种精神。但是,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通篇都在想象月宫当中的景象,下阙的时候,他就要写人间的现实生活了。「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里写的不是人,是指月亮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因为我还是思念着亲人,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我和我弟弟那么久没有见面了,但你还是圆的,我们并没有团圆啊。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是千古名句。我们活在世间,有我们的悲欢离合的变迁,你呢,在天上有你阴晴圆缺的转换,很多时候你的阴晴圆缺并不能契合于我们的悲欢离合。

所以,这种契合自古以来都是难以周全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这两个字是他祝福所有的人。因为他达不到,有点像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中说的,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你看,我自己没有,但我祝愿你有这样的东西。世间很难得,所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世界上所有的亲人们都能够平安、健康、团圆,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够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出了作者苏轼在当时对于人间美好的一种祝福。

《水调歌头》是苏轼怀念弟弟苏辙写的一首词,上下阙通过对月亮对月宫的想象进行了描写,同时在下阙通过抒情表达出了对于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于人世间的美好祝愿。解读了这首词,最后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词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658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482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213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95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8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23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25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0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53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48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23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05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41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1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9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8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