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见了一位三年级的小男孩。他的父母说孩子的班主任对孩子有偏见,而且越来越明显,孩子对老师的偏见也有明显的感觉,我想还是见见这个“被偏见的孩子”。在见他之前,我有过设想,猜想会是我班“仁”或“翰”那样的吗?会是老师说什么都顶嘴的吗?会是桀骜不训的吗?我是在第二节课把孩子叫出来的,那是我昨天唯一的空堂,其余时间都被排满了。
班主任老师帮我叫他出来,孩子长得很干净。我发现他的手脚有些不协调,我迅速的将自己的目光集中到他的脸上,避免引起他的尴尬。我告诉他,我姓廖,问他见过我没有?他说,见过我。我很奇怪,我与他从来没有交集呀。他说,他之前看见过我,只是我们没有说话。喔,或许是值周吧。征得孩子的同意,我们坐在我的办公室聊天。
我问他,是否知道我为什么找他?他想了想,说可能是因为班主任针对他的事吧。孩子很直率,直入主题。我问他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看?他给我举了好几个例子,与妈妈说的是一样的。在说话的时候,他眼神坚定,坐姿相当端正,就像是在答记者问一样,表达相当清晰。而且,经常用到这样的词:我觉得吧,我是这样想的,我感觉到,我说两点吧······我必须要承认,这是我见到过的三年级孩子最强的表达之一,与我以前的学生小秦可以匹配了。我不时地对他发出赞扬,办公室的同事也被他的话语逗笑了。我问他,班主任的优点,他谈了好几个,如会给大家发表意见的机会,会很注重班级管理,对同学比较好等。完全不像小孩子的表达方式。他在这个过程中,坦言自己纪律不太好,觉得自己最拿得出手的,就是成绩。结果老师经常在成绩这块,没有怎么表扬他。所以他提出了希望老师弱化对纪律的强调,在成绩的比重上可以加大一些。
他的班主任是很年轻的,刚毕业就带他们这个班。我感觉,班主任对于这类聪明而有个性的孩子,还没有找到适当的方法。她用得更多的是压,是在这类孩子面前强调纪律。而纪律,又恰是这类孩子做得不好,并且不愿意做的事。两者间的矛盾就显现出来了,而家长在这块上,并没有完全站在老师一方,相反对孩子有的行为还给予了支持。在我与班主任聊天的时候,班主任也显示出对这种状况的无奈。
面对这类孩子,现今的教育给予的开放度还真的不够。我也会遇到像这位班主任的问题,有时,真对这类的孩子有些爱而不敢太爱,恨又无法恨的感觉。如果这类孩子是热心的,愿意帮助别人的还好,如果是既有个性,又没有服务精神,只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就会让老师特别头疼。怎么样能让这类孩子在班上突显出他的优势,而又不至于让班级管理出现“特例”,真值得老师好好地学习。我没有特效药,但平等对话,寻找合适平台,让这类孩子有用武之地,应该是一条路径。
我们的教育智慧还需要继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