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在说自己老了,怕自己老了”
步入中年的90年代初生人
昨天听说1992年出生的人已经步入中年,自己和身边朋友都是这波90年代初的一员,自然也是免不了一顿调侃。
二十几岁的年纪,我们都开始明白自己再也不是那个潜力无限的少年,仅仅是个普通人每天在普通地生活着。
聚在一起吃饭喝酒时,总不免回忆下以前的时光。小时候的游戏总是特别好玩,小时候的东西总是特别好吃。
那个时候没钱下不了馆子,吃的最多的是路边小店,而西安城里小店最多的两样东西就是凉皮和米线。
凉皮米线,记忆最深的西安小吃
一直对小时候的一个片段记忆很深刻,至今难忘。当年还是祖国的花朵,一天也只有2块钱零花钱,5毛钱买两个包子,5毛买袋银桥酸奶就是早饭了。剩下的1块钱专门为下午放学留着。
那个时候学业的压力还没有现在这么大,小学一般下午三四点就放学了。每天下午放学回家,路过街上小店,即使不饿也忍不住进去点一碗凉皮或者米线吃吃,当时还是大碗1块5,小碗1块的价格。吃完之后才心满意足地回家。
境遇各不同
凉皮和米线这两个小时候吃的最多的小吃,现如今的境遇却是大有不同。三秦套餐(凉皮冰峰肉夹馍)的说法,加上魏家凉皮的出现,使得凉皮已经深入西安人的心里。
而现在提起米线,大家的记忆还停留在当年的路边小吃店里,二十多年过去似乎一点没变。要说起西安城里最具代表性、大家记忆最深刻的米线店,被提及最多的就是天府米线。
天府米线网红店
这家天府米线身边朋友说的最多,也听说是家网红店,被腾讯、三秦都市报等各大媒体报道过。
听说这家米线店已经很长时间了,但从未吃过。前几日和朋友第一次去吃,路上就听朋友说这家店有规范的营业时间,下午还要午休。这让我更加好奇起来。
一进店就看到里外屋子都坐满了人,拼桌坐下后开始看墙上的菜单。
这家店里的米线大碗9元,小碗7块,比普通米线店要贵一些,笼笼肉夹馍6块,我和朋友各点了一份大碗麻辣米线加笼笼肉夹馍,人均15元。
米线+笼笼肉夹馍
中午店家比较忙,大概5分钟后米线才端上来,大份的分量很足,配菜里有肉、海带、香菜和油麦菜,卖相还是不错的。
配菜丰富加上点的麻辣味,味道和口感上还是不错的。从自己的感觉来说,这家天府米线跟以往吃过的所有米线相比都算是好的,但好像并没有超过一个境界的感觉。
真正给我惊喜的是它家的笼笼肉夹馍。
以前也吃过很多笼笼肉夹馍,记忆里对这个食物一直是并不怎么喜欢。不过在吃过这家之后,才发现自己以前是没有吃对地方。
一小笼全都是瘦肉,夹到荷叶饼里一口咬下去,口感非常好,配米线一起吃再合适不过。
听老板说一天要卖出四五百份笼笼肉夹馍,米线一般在两百多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算算一天营业额是多少)
这一点我和朋友还感觉挺意外的,不少人都是慕米线的名而来,但笼笼肉夹馍的销售量却是米线的两倍。
1993年开店,至今已24年
吃完之后,我抱着好奇的心理去找老板聊了聊天。虽然中午挺忙,但老板还比较热情,对我们一点没有敷衍的态度。
天府米线,自然是来自于四川。老板一家是南充人,从很多年前就跟着师傅来西安做米线,后来出来自己做,1993年开了现在的这家店,到现在有24年了。
大明宫遗址公园就在这家店旁边,当初建公园时大量的拆迁居民被安置到其它地方了。我们在门口看到不少开车来的食客,老板说有很多人都是搬了家后开车回来吃的。
未来在哪里?谁也不知道
这家店所在的地方离规划的火车站改造区很近,虽然老板说暂时还没有收到搬迁的通知,但我们都知道这一天早晚会到来。
我问老板有没有以后把店做成魏家凉皮那种连锁品牌店的打算,老板笑了笑说没有。
20多年过去,我们所处的社会在加速变化,这家天府米线店却并没有太多变化,这样的老店在西安应该还有很多。他们的未来在哪里,可能谁也不知道。
END
有话要说
「丫妹咥」是我和朋友一起玩的美食公众号,第一篇文章选择了我们从小就在吃的天府米线。之前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美食类公众号那么多,我们和老妖、小翠有什么区别?虽苦思没有答案,但在做的过程中却发现了些许让人期待的东西。
偌大个西安城,没有人能吃遍所有的美食;我们也不是美食家,对此也知之甚少。所以我们不求吃遍西安,只希望发现身边最有趣的食物和故事。这样的地方我们知之不多,但我相信你们知道。饮食男女,相信你也一定有喜欢吃的东西,喜欢去的地方,请推荐给我们,然后咱们一起去吃吃聊聊。我们负责拍出来写出来,让更多人知道你和你喜欢的地方。
现在的美食公众号大都是我今天去吃了什么什么东西,然后你们去吃吧,仔细想想这是不是还挺无聊的。食物好不好吃很重要,但我们觉得背后的人更重要。和我们玩应该会更有意思点,一起发现身边有趣的食物,稍微解决下"早上吃撒,中午吃撒,晚上吃撒"的终极难题,这也许就是我们不一样的地方。
ps:店铺地址在自强东路建强路8号(大明宫遗址公园西侧)
文字图片,均为
求关注,求评论求转发
比心,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