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我们q老师带来的,自己半年前做的一个案例。这是一例关于青少年的妈妈前来咨询的案例,那虽然是关于妈妈的案例,其中妈妈的困扰,更多的是关于孩子的话题,期待着孩子回归学校,期待着孩子有一个明显的改变。
我们说谁来做咨询,谁就是来访者,那我们要做的,就是跟来访者是一伙的,更多的看到她在生活中的不易、她的艰难、纠结、挣扎和不放弃。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碰到这样的案例,可能会有更多的觉得,妈妈做的什么地方不合适,什么地方不对,才会导致孩子出现等等等等的状况,那我们可能就会对来访者有很多的评判、有自己的观点,也就不能很好的贴近来访者,走进她的生活脉络,走进她的内心世界,与她同频共振。
我说每个人都有他的难处和道理,哪怕是他真正的有一些自己做的不合适的地方,那也需要我们在咨询当中有更多的接纳,理解,有更多的重新建构和陪伴,会让来访者慢慢的找到自己的力量,慢慢的放下自己的情绪,也会在这份耐心对待的过程里,更多的看到:孩子其实期待她怎么样去跟他交流?希望她用什么样的方式跟他相处?那她在生活当中可能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尝试,会有一点点的效果?那这样的尝试又是怎么发生的?那在这样的一个方式当中,孩子的感受又会有什么不同,他跟孩子的交流有什么不同?那孩子的爸爸怎么看这个事情?没有,他有什么样的表达和建议,那对于这些表达,那她自己的想法又是什么?
如果说我们在咨询当中,会有一些觉得无力无助感,会有一些觉得不想做这个咨询,不想继续下去,那可能会因为触动了我们成长中的某个痛点。而来访者就是我们的一个资源,会让我们有更多的觉察反思,会让我们有很多的触动和体会。那么,其实咨询,不仅仅说是我们要给予到来访者什么,而是说,在这种碰撞当中,可能来访者会成为我们的贵人,来推动的我们一点点的去靠近、触碰和觉察,会让我们在这种感受中有更多的调整,改变,也有更多的成长和不一样。
感恩我们团队伙伴这样一份真诚敞开的陪伴,才会让我们在每一次的案例讨论当中。收获到的不仅仅是理念、技术的运用,而是我们咨询师个人的成长碰撞和思考。而咨询师的觉察和成长,是终生都要去关注和修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