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芯子
古人用木头做成特制的“木架”,起初只是为了让几个孩子同时站在分开的支叉上观看庆典表演,后来,经过发展就成为了今天看到的芯子。
芯子,又叫“高芯社火”。高芯社火以秀气玄妙的造型艺术为特色,一般设木架数人抬之,架上装置若干铁芯,铁芯以花鸟、器物伪装,将扮装成戏剧节目或民间故事人物的少年儿童绑扎固定在铁芯之上,一台铁芯为一出戏造型。即在一个专用的桌子(八仙桌)上,固定一根形状各异的拇指粗的钢筋,约两米高,用彩纸做出各种造型的东西,如棉花、果树、纺车、龙、虎等世间百物,然后按其内容把四五岁的小孩装扮成戏剧人物,站立顶端,少则1人,多则10余人。或并立或叠置,或横卧或倒立。有的双臂摆动,像在行走,有的似荡秋千,高悬且虚空。场面惊、险、巧、奇。此类遍布西府地宝鸡。
2——江南抬阁(会桌)
抬阁(会桌)的设计独具匠心,结构巧夺天工。每逢过春节,扶老携幼,涌上街头看抬阁(会桌)仍然是江南必备的年俗文化大餐之一。
据《浦江县志》记载,早在明代正统年间(1436-1449年)浦江迎会就已盛况非凡,仅青岩山庙会时,会桌就达二三十桌之多。迎会时,由大铳、大锣、龙虎旗为先锋,后有会桌和什锦班。据考,清道光己酉年(1849),七都12姓联手大修胡公殿告竣。理事会组织大型抬图、迎会、斗牛、社戏等活动。抬阁迎会达72桥。浦江、义乌、金东、兰溪、龙游等地的上百头名牛过来角逐,出名戏班子演戏超过25场次。七都文人宋琦大有感触,作《青山岩迎会赋》记其盛况。青庙山庙会,今为兰溪市横溪镇独树一帜的庙会。
陈水河整理于2021年2月19日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