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的《时评写作十讲》,告诉初学者要多读书。多读书,不仅能储备评论知识,还能积累写作素材。
不是说输入才有输出,如果只一味输出,会因真气枯竭而亡吧。非功力深厚者,切不可走这条路。
我们观点大多是从别人那来的,因为自己认同,所以下次自己遇到某个场景时就会表达自己的这种立场,说出这个观点。因为前期积累认同并转化了知识,所以我们才能发表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想法。
而书中的一些让我们有感触的句子、事例和文字表达技巧,就可以在自己写作时引用或模仿。例如我文首用动画片主角的台词:孤独不是与生俱来的,可一旦被它缠上,它就会在你的心里生根。
读书积累找问题的意识。
带着问题去看书,当你翻完书也找到了所有问题的答案,你差不多就掌握了这本书。漫无目的地看书,可能当时很有感触,可过一阵你就什么都不记得了。
多看几遍书,多找几个不同的方向,训练自己抓问题的能力。从一本书中看到不同立场和方面的问题,能让自己从众人中脱颖而出。
而你看一篇文章,它在说什么?它是要解决什么问题?看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又为什么用这些例子……
当你不仅能看到和他人一样的问题,还能看到他人看不到的问题,且不仅有表面问题,还有本质问题时,你就能特立独行。
读书可以培养自己对文字的敏感性。
当你看他人文章总觉得哪里怪却说不出原因;当你写的句子看似没问题,却又感觉有点不通;当你纠结语句顺序时,可以多看书,积累语感,分析下语句结构,以增加自己对文字的敏感程度。
以前的我对文字不敏感,爱写漏掉主语的句子,更爱“的得地”不分,可能现在有时也会不经意地写错。当我拿着我写的故事让小伙伴提建议时,对方就给我用小括号标注了好多添加主语的地方,还有给我改了无数个“的得地”,这时的我真想有神仙,biu的一声,施展法术,就让我消失了。
为了对得起小伙伴,以后我就去抠别人的文字,发现我有的毛病,他人也有。有问题不可怕,我们解决问题就好。
多写作。
恐惧写作,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写。不怕自己写的烂,要知道再烂的文章,也有人会看。你是追求一个阅读量还是文笔的进步?
脑袋里想的,和你说出来的不一样,你说出来的和你写下来的又不一样。如何将自己所想顺畅的用文字表达,需要自己多多练习写作。
要知道,你多写肯定会有进步,就像你牙牙学语时,说多了就会吐词了。
可以不追求发表,只要能先习惯将自己的想法用文字记录下来。要敢于表达自己想法,不问对错。当然发表,有助于鼓励你多写。
可以多对比自己和他人的文字,看自己还差在哪里,为什么你的语言没有别人那么有吸引力?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留下适合自己的那部分,要相信自己会有自己的风格,让熟人一闻,就知道是你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