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俊芳)
此笔记摘录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梅德明教授,他主要阐释的是英语课程的性质和理念。
一、正确认识英语课程性质
1.英语及其作用是什么?
英语是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活动中广泛使用的语言,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也是传播人类文明成果的载体之一,对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作用。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以西日耳曼语支为主干,源自居住在北欧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现今德国北部和丹麦南部)上的央格鲁人、萨克逊人、裘特人等所使用且可互为交流的古日耳曼方言,初始语言为央格鲁——撒克逊语,具有显著的综合性语言特征。英语至已有15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发生了多次重大变化,分别受到诺斯语(北欧海盗)、拉丁语、法语等语言的影响。
在其历史演化过程中,英语吸收了诸多语言的规则和词语,其字母、语音、拼写、语法、词汇等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具有越来越多的混杂语特征。在内部演变,外部影响及语言开放性的共同作用下,英语从原先的综合语逐步演化为兼具曲折语类型特征(以词的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和分析语类型特征(以词序或虚词表示语法关系)的语言,并日益呈现出分析语特征,大于曲折语特征的发展趋势。英语还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词汇量巨大,如《牛津英语词典》收词多达615100条。
二、英语课程具有什么特征?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
工具性和人文性:语言是思维理解表达和交流的主要工具,承载着语言使用族群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同时也是解开文化之锁的钥匙。
所谓“基础性”,是指英语课程应立足我国义务教育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经验和生活经验都非常不足,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要与其身心发展规律相匹配。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交流等基础性综合素质的使命,因此基础性不仅体现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方面,还体现在学生的品格发展方面。
所谓“实践性”,是指语言运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能够运用英语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得体沟通和交流的实际应用能力,防止英语学习出现“听不懂”,“不会说”的状况。
所谓“综合性”,是指英语课程志在发展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特点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都包含有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三个要素,这理所当然是综合的、整体的和不可分割的。